一、选择题 题组一:价值与人生价值 1.(2011·徐州模拟)粮食、水果等食物具有满足人们营养需要的属性;衣物、房屋等具有满足人们穿、住需要的属性;书籍、艺术等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属性。可见(  ) ①事物间的价值存在差异 ②不同事物间的价值没有共同性 ③价值是一事物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④所有的事物都具有价值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解析:事物不同,其价值会存在差异,故①正确;②错误;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事物都具有价值,故③正确,④错误。 答案:C 2.“一起来,更精彩!”这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志愿者服务口号,这一口号是对所有希望参与亚运、服务亚运的志愿者的号召。近年来,我国参与各项活动的千百万志愿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爱心奉献,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这说明人生价值包括(  ) ①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②个人的生命历程 ③个人对社会和他人需要的满足 ④个人受到社会的尊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及自己的需要,①③④符合要求,故选D。 答案:D 3.2010年5月6日,济南军某部冯思广和中队长张德山驾机在连续起飞过程中发动机骤然停车,为避免飞机坠落在人口稠密地区,冯思广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和张德山一起果断改变飞行轨迹,自己却因错过跳伞最佳时机英勇牺牲,年仅28岁。6月4日,冯思广被追授“空军功勋飞行人员金质荣誉奖章”,这是空军对飞行人员的最高褒奖。这说明(  ) A.人生的真正价值是贡献和索取的统一 B.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得到社会的尊重和满足 C.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D.精神贡献比物质贡献更能体现人生的价值 解析:人的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冯思广的做法恰恰说明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故选C。 答案:C 题组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4.漫画反映的哲学问题是(  ) A.人的价值与金钱没有联系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 D.对人们有利的事物才有价值 解析:A项说法太绝对,不选。漫画反映不同的人对收红包的不同态度和行为,B、D项不符合题意。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5.据报道,重庆云阳县和湖北巴东县同处三峡岸区,但在对待生长了几十年的森林上却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形成了鲜明反差。云阳县千方百计为护江的柏树治虫治病,巴东县却巧立名目砍伐连片的杉林。这一事实告诉我们(  ) A.不同的价值观对改造世界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B.同一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也会产生不同的后果 C.价值观对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解析:本题以重庆云阳县和湖北巴东县对待生长了几十年的森林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理解。两个地区的方式不同,是由于两个地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故选A。 答案:A 6.(2011·泰州模拟)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这是因为(  ) A.价值观能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明正确的方向 B.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C.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引导个人健康成长的决定性因素 D.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 解析:“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告诉我们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A、C、D三项说法明显有误,故选B项。 答案:B 题组三: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7.一瓶矿泉水在便利店以2元左右的价格出售,而对于在沙漠里长途跋涉的人来说却是无价之宝。这说明(  ) A.人的社会地位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C.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就会不同 D.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解析: A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涉及到社会地位问题;B项观点正确,符合题意;C项观点不确切;D项与题目没关系。 答案:B 8.(2011·常州模拟)目前,中国城市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城市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不合理地要求“就地平衡”,盲目在旧城区内兴建高层建筑,使文化遗产及其环境遭到破坏。重经济效益,轻文化遗产和环境保护的选择(  ) A.是建立在错误的价值判断基础之上的 B.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必然结果 C.反映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历史性 D.割裂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 解析: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错误的价值选择当然建立在错误的价值判断的基础之上,故选A项。 答案:A 9.“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温家宝总理“尊严论”体现了(  ) A.价值观对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B.价值判断因时而异,具有社会历史性 C.价值判断要以满足人的需要为依据 D.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解析:“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的表现,D项正确。A、B两项材料不能表明。C项说法错误。 答案:D 题组四: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0.(2011·南京模拟)今年38岁的宁志忠是东北电网齐齐哈尔超高压局的一名普通职工。他长期在大兴安岭腹地的塔尔气从事超高压输电线路巡视工作,被草爬子咬,患上了“莱姆病”。此后每年的春、秋两季,他都需静脉注射大剂量青霉素来预防和控制病情发作。对此,他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而是默默地一如既往投入到工作中,兢兢业业。他在生活上非常简朴,2007年以来无私资助着小山村里一个孩子的读书生活。宁志忠的事迹表明(  ) A.价值观对人生选择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B.人生价值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得以实现和证明 C.正确的价值选择只能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 D.先进人物必须牺牲个人利益,维护和实现集体、他人利益 解析: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选择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故A项不正确。C、D两项说法也不准确。宁志忠人生价值的实现正是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的,故选B。 答案:B 11.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逼使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从人生价值观的角度来看,这样强调的原因是(  ) A.实践能决定认识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劳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D.实现人生价值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解析:本题以高尔基说的这句话为载体,考查劳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A、B两项说法正确,但不属于人生价值的角度。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答案:C 12.“如果你是一滴水,你就得滋润大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就得照亮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就得哺育生命。”这告诉我们要(  ) ①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②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③在个人奋斗中证明自己的价值 ④在实现自我中走向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材料揭示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只有对社会作出了贡献,才可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和满足,实现自我价值,①②应选。③与题意无关;④说法错误。选A。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是活动主办方梳理一年来发生在全国各地的感动事迹,把感动中国、打动人们心灵的人物作为评选对象,并根据活动推选委员会成员意见、合作媒体推荐意见以及观众投票结果综合评定的。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启动以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积极参与。众多网友在央视网、新浪网、搜狐网等三大门户网站开设的评选网页上踊跃投票,并为评选活动建言献策,有效投票总数创历史新高,突破七千万票。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活动,每年一度的《感动中国》,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解析:回答本题首先回顾所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从社会意识、价值观、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等角度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1)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感动中国”人物凭借其对社会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2)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感动中国”人物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客观规律,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感动中国”人物能够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的价值标准,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的价值追求。 (4)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感动中国”人物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14.(2011·南京一模) 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江苏给力“文化强省”》(注:“给力”是网络热词,给劲、带劲的意思)。该文报道了近年来江苏建设文化强省所取得的成就,反响热烈。某校高三(6)班同学围绕江苏文化发展开展探究活动。 [回眸] 同学们登录江苏省政府网站得知,“十一五”期间,江苏省文化产业异军突起,文化产业立项投资规模超过3400亿元,文化产业增速连续5年达30%,文化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文化产业单位数、从业人员数等指标均居全国前列。  (1)结合材料,说明江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经济意义。 [反思] 同学们在调查中也发现,某些文化企业一味追求票房、收视率和发行量,导致文化市场出现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现象。针对上述现象,同学们展开讨论。〖HT〗 (2)有同学认为,“只要能够促进文化市场繁荣和经济发展,出现三俗现象也不必大惊小怪。”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析这一说法。 [给力] 同学们还认真学习江苏省“十二五”规划建议。该建议提出,“十二五”期间,江苏要加快实现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为此,该校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同学们主动参与其中。  (3)请你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角度设计一项可行的校园文化活动,并阐述理由。 解析: 本题以2010年的江苏热点背景材料为考查内容,在第一问中要注重审题“说明江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经济意义”,实质上要求能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回答江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要从就业、科学发展观、扩内需、和谐社会建设等角度回答,注重全面;第二问中,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考查,“十二五”规划进一步强化了对民生的关注,因此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考查政府为什么要关注民生,在高考备考中要重点关注,要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群众观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角度回答;第三问从文化生活角度考查实践和理论的结合,要做到做法和理论要一致性。 答案:(1)①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江苏的支柱产业。②有利于扩大内需,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消费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③有利于扩大就业规模,促进就业,构建和谐社会。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导致三俗现象出现。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三俗现象是落后的社会意识,不利于我国社会健康发展,必须坚决反对。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我们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反对落后腐朽文化。 (3)本题答案具有开放性,只要学生能够将举出的例子与文化知识结合起来分析,言之有理,都可酌情给分,活动设计1分,说明理由3分。包含的关键词:实践、创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