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检测评估一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1年6月11日,国家药监局发出通知,在广东、浙江4家企业8个样品中检出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简称“塑化剂”),目前对发现已采购的相关产品,立即进行封存,并配合做好问题产品处置召回。下面对“塑化剂”产品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不是劳动产品,因为它没有价值 B.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商品 C.不应成为商品出售,因为它不具备应有的使用价值 D.不能成为商品,因为它不用于交换 答案:C 2.某企业2010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甲商品的劳动耗费为6元,产量为10万件。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若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生产甲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价值和价值总量分别为(  ) A.4元、4元、60万元 B.6元、8元、90万元 C.4元、6元、90万元 D.8元、6元、120万元 答案:C 3.近几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较大,影响居民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在居民收入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曲线图(横轴X为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纵轴Y为居民收入水平,d1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前的消费曲线,d2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后的消费曲线),能正确反映这一信息的是(  )  答案:A 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地区的法定货币。回答4~5题。 4.关于货币的职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一台上网本的标价3000元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②一台上网本的标价3000元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③小王购买一台上网本所用的2700元是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④小王购买一台上网本的2700元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A.①④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解析:标价3000元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只需观念上的货币即可,选①、排除②;购买一台上网本所用的2700元是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因此选④、排除③。故选A。 答案:A 5.新版人民币共有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等币种。新版人民币(  ) ①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②其面值及发行量由国家决定 ③其市场购买力由国家决定 ④是我国的法定货币,能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国家不能决定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故③不选;人民币是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因而无法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故④不选。 答案:A 6.某国2010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10万亿元,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如果2011年该国的商品价格总额上升1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2011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  ) A.1.8万亿元 B.2.2万亿元 C.2.6万亿元 D.3.0万亿元 解析:根据货币流通规律可知,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由于2011年该国的商品价格总额上升1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2011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2万亿元×10%=2.2万亿元。 答案:B 7.深圳建立特区30年,浓缩了人们太多的消费记忆。昔日的奢侈品,今天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  ) A.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加 B.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C.供求关系发生变化 D.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根本原因,故选B。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导致生产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进而导致产品的价值量变小,价格越来越便宜。A与题意相反。C、D的原因不是根本原因。 答案:B 8.假定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其价值量用货币表示为260元。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  ) A.364元 B.400元 C.520元 D.776元 解析:价值总量=价值量×商品数量。在这个题目里,价值量随着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而变小,即260÷(1+30%)=200元。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所以价值总量是200×2=400元。 答案:B 9.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  ) A.4克 B.8克 C.16克 D.32克 解析:在全社会生产黄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后,5件A商品=1克黄金。去年是1克黄金=8克白银,今年是1克黄金=16克白银。故选C。 答案:C 10.对下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在a点时,猪肉替代品的需求量减少 B.在b点时,猪肉供过于求,处于买方市场 C.在a点到b点期间,资源大量流入养猪行业 D.在a点到b点期间,养猪业的劳动生产率下降 解析:在a点时,图上显示猪肉的价格上涨,人们转而购买其替代品,会导致其替代品需求量增加,A错误。B符合题意,“货多不值钱”,故是买方市场。C错误,在a点到b点期间,是一个猪肉价格下跌的期间,获利减少,对生产的调整是缩减规模。D错误,在a点到b点期间,养猪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才会导致猪肉价格下跌。 答案:B 11.下图函数图像描述的是某商品在半年中的价格基本走势,该图蕴含的经济信息是(  )  ①该商品很可能处于卖方市场 ②该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减少 ③该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减少 ④该商品生产者可能会扩大生产规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图中该商品在半年中的价格基本走势是上涨,“卖方市场”是卖方主导的市场,因为“物以稀为贵”,所以价格上涨,①应选。该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与该商品的需求量是同方向变化,价格上涨,需求量下降,②要选。该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与该商品的需求量是反方向变化,③不选。价格上涨,有利可图,所以,该商品生产者可能会扩大生产规模。 答案:B 12.对不同收入群体对物价变动的敏感度调查显示,收入1000元以下、1000元至3000元之间、3000元至5000元之间、5000元以上对物价变动的关注程度依次为:46.6%、32.1%、29.5%、28.1%;物价变动的受影响程度依次为:45.9%、37.7%、32.5%、26.6%。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  ) ①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②居民收入和物价变动影响居民消费水平 ③物价变动影响居民购买力,从而影响消费 ④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收入低的人对物价变动的关注程度最高,物价变动的受影响程度也最高,可见,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收入和物价,故选②③。①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C 13.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促进扩大内需,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实施方案》,提出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的具体补贴范围、标准和流程。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推出有利于(  ) ①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②拉动国内消费需求 ③通过消费带动家电企业的生产 ④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意义。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有具体补贴,这实际上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拉动了其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使得可以促进家电企业的生产发展。①不符合题意。 答案:B 14.市场上商品的价格时高时低,造成价格变动的因素有很多。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都是通过(  ) A.直接决定商品生产的数量实现的 B.改变商品的质量和品牌实现的 C.改变商品的供给或者需求实现的 D.直接决定商品生产的条件实现的 解析: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实现的,故选C;A、B、D说法错误,应排除。 答案:C 15.阅读下图,下列说法中对该图认识正确的是(  )  ①当商品价格位于A→B区间时为买方市场,位于C→D区间时为卖方市场 ②当商品价格位于A→B区间时为卖方市场,位于C→D区间时为买方市场 ③当商品价格位于A→B区间时,买方同买方竞争 ④当商品价格位于C→D区间时,买方同买方竞争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解析:当商品价格位于A→B区间时,价格在不断上涨,卖者起主导作用,为卖方市场,这时买者同买者竞争;位于C→D区间时刚好相反,故②③认识正确。 答案:D 16.价格与价值之间的组合模式多种多样。请阅读下图所示,你认为比较恰当的组合应该在(  )  A.AB区间之内 B.BC区间之内 C.CD区间之内 D.AD区间之内 解析:根据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可知,只有BC区间符合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但不会偏离得太远,故选B。 答案:B 17.一项针对济南大学生消费行为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有明显的品牌偏好和攀比、虚荣心理。山东省消费者协会负责人说,在大学时代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量力而行,适度消费,往往可以受益终生。下列对适度消费的认识,错误的是(  ) A.适度消费是一种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之内的消费 B.在买方市场情况下适度扩大消费不违背适度原则 C.适度消费就要反对超出承受能力的铺张浪费 D.适度消费就是要求抑制消费,尽量减少消费需求 解析:注意设问要求“认识错误”的是,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D项错误。应选。 答案:D 18.医学专家认为,将空调设置到26℃不仅是一个令人舒服且不易患病的最佳温度,也有利于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提倡开空调不低于26℃属于(  ) A.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B.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C.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D.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解析:合理设置空调温度,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故选B。其他三个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 19.与前几年不同,如今的商场,蔬菜、肉食等多带有绿色食品标签;冰箱多是无氟的;洗衣粉多是无磷的……商场的这一变化(  ) ①其核心在于促进人们可持续性消费 ②可引导人们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③可引导人们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④可引导人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商场的这一变化能反映出消费者的消费观的变化。根据关键词“绿色食品标签”、“无氟冰箱”、“无磷洗衣粉”可见是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观念,而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③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A 20.从哈尔滨去上海的机票降到了200元,在这种情况下,原本打算坐火车的人极可能改乘飞机。面对这种新选择,有乘客表示:“应该会坐飞机,便宜还省时间,主要是性价比吧!”“性价比”会影响乘客的选择,这主要是(  ) A.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B.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C.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D.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解析:乘坐飞机,便宜省时,性价比高,符合求实心理的特点,其余各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D 21.网络购物是借助网络实现商品或服务从商家/卖家转移到个人用户(消费者)的过程。2010~2011年是中国网络购物爆发式增长的一年,网购成为网络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网络购物的优势开始凸显,并带动包装、物流快递等多产业发展。这体现了网购消费(  ) A.属于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网上商品价格低廉 B.扩大内需促进生产,催生新的产业出现和成长 C.属于从众心理主导的消费,网上商品时尚,使用价值高 D.存在信用欺诈,应宏观调控限制其发展速度 解析:网购是一种新兴购物方式,这种方式便捷高效,可以促进生产,扩大内需,优势比较明显,B项正确;A、C两项本身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B 22.下面对下图中由Q1点到Q2点运动的描述中,理解正确的是(  )  A.该商品因供过于求而减小生产规模 B.该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从增加到减少 C.该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从减少到增加 D.该商品因价格上升而扩大生产规模 解析:从Q1点到Q2点表明该商品的价格在上涨,同时纵轴的变化表明该商品的供给也在增加,表明该商品随着价格的增加,生产规模也在扩大,故D项符合题意;从图中不能推出该商品是否供过于求,故A项不选;该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应该一直在增加,故B项不选,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应该在逐步减少,故C项不选。 答案:D 23.在宁波工作的小李回江西探亲,但考虑飞机票价较贵,小李选择了乘火车回家。这说明(  ) ①人们对商品的消费,受相关商品价格的影响 ②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③当某种商品价格较贵时,人们可以用替代品满足自己的需求 ④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的上涨必然会使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增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考虑飞机票价较贵,小李选择了乘火车回家,说明了人们对商品的消费,受相关商品价格的影响,①正确,飞机与火车是互为替代商品,当某种商品价格较贵时,人们可以用相应商品的替代品满足自己的需求,③正确;②说法正确,但材料中体现得不明显;在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涨必然会使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减少,故④说法错误。 答案:B 24.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商品使用频率不高,没必要买。如新郎、新娘在婚庆上穿的礼服,一件质量上乘的礼服售价在千元甚至在万元以上。这种“金缕玉衣”如果穿一次后就束之高阁,则十分可惜。对这类商品,适合的消费类型是(  ) A.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B.劳务消费和贷款消费 C.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D.租赁消费和有形商品消费 解析:对于“穿一次后就束之高阁”的商品,这种商品从消费类型上看,属于有形商品消费,而不属于劳务消费,A、B两项排除;贷款消费的对象主要是大件商品,比如汽车、住房等,而礼服这样的商品一般没有必要进行贷款消费,租赁消费比较适合,排除C项,选D项。 答案:D 25.下列示意图反映的是通常情况下价格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其中①②④分别反映的是价格随社会劳动生产率、通货膨胀率、居民收入水平变化的曲线,③反映的是需求量随价格变化的曲线。这些示意图中正确反映价格与相关因素关系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故①正确;当发生通货膨胀时,纸币贬值,物价上涨,故②错误;随着价格的降低,商品的需求量增大,故③正确;④的说法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2011年6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5%,涨幅再创新高。统计显示,5月份我国CPI中,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1.7%,居住价格上涨6.1%,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3.2%,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2.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2.5%,衣着类价格上涨1.8%,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6%。 (1)上述材料反映了经济生活中的什么现象? (2)结合材料分析说明这种现象会带来什么危害。 答案:(1)上述材料表明,我国目前经济运行中出现了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现象,即通货膨胀现象。 (2)①影响人民的生活。由材料可知2011年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5%,涨幅再创新高,这就意味着人们手中的钱就不值钱了,存款所代表实物量少了,势必导致人民实际购买力降低,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就会影响人民尤其低收入者的生活。②破坏经济秩序。物价上涨会引起居民心理恐慌,诱发市场抢购风潮,破坏市场的正常秩序,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 27.材料一 我国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标准(又名免征额)调整历程 全国人大 常委会表 决通过的时间 1993年 10月 1999年 8月 2003年 10月 2005年 10月 2008年 3月 2011年6月  个税免征额(元) 800 1000 1200 1600 2000 3500   材料二 2011年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工薪所得免征额由目前的2000元提高到3500元,将超额累进第1级税率由5%修改为3%,第2级税率仍为10%。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假如小王的爸爸月收入4000元,依据材料二相关信息,算算小王的爸爸9月份和8月份相比少纳多少税。 (3)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述我国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的积极意义。 答案:(1)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个人所得税免征额也在加快调整,但是普通工薪阶层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增长较多,负担加重。这说明我国税收政策不合理。 (2)[500×5%+(4000-2000-500)×10%]-(4000-3500)×3%=175-15=160(元) (3)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根据居民工资水平的实际情况,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有利于提高中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改善人民生活。②税收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可降低中低收入者的负担,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有利于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促进社会公平。③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扩大消费需求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有利于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全面拉动内需。 28.某中学高三(1)班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举行了一次有关社区居民消费状况的调查,获得某位居民的消费情况。(如下表)  健身消费 50 5% 0 0  打牌、打麻将 等消费 100 10% 350 14%  旅游消费 60 6% 250 10%  家庭服务消费 0 0 200 8%  结余 300  200   如果你是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请探究以下问题。 (1)该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2)请你针对该居民的消费误区,为他提出合理化建议。 (3)请你拟订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并简要写出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解析:回答本题要求学生善于从图表中提取有效的信息,要分析图表内的数据变化,把握数据所反映的问题。第(1)问从数据变化可以看出居民消费结构向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方向发展,说明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第(2)问要求学生从图表中概括居民消费的误区,即重物质消费和不良娱乐消费,轻精神消费,忽视健康消费,接着回答针对误区所要采取的措施。第(3)问属于探究型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答案:(1)该居民的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减少,生存资料消费比重下降,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比重上升,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2)目前该居民的消费结构还存在不合理即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忽视健康消费、存在不良消费、每月收入节余偏低等误区。①该居民需要重视健康消费,少抽烟,多健身。②在物质消费水平提高的同时要更加重视精神消费。③要改善娱乐方式,消除不良娱乐行为。④要注意勤俭节约,增加每月收入节余。 (3)①课题:××社区居民消费面面观或××社区居民消费现象透视等。②研究目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并引导消费行为。③研究方法:抽样调查、问卷调查、访谈、小组合作等。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