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检测评估三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回答1~2题。 1.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相适应的分配制度是(  ) A.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B.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分配制度 C.效率为主体、更加注重公平的分配制度 D.以劳动为尺度,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分配制度 解析:在我国,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相适应的根本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故选A。 答案:A 2.生产决定分配主要说明(  ) A.社会财富的分配状况取决于财富的生产 B.生产是分配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C.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分配方式的性质 D.生产能创造新的劳动力,并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 解析:生产决定分配主要说明社会财富的分配状况取决于财富的生产,故选A。 答案:A 3.2011年7月14日,财政部公布的上半年财政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财政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累计达到56875.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526.03亿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国家集中的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B.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增加的基础 C.保持财政收支平衡是财政政策实施的目的 D.财政是税收的主要来源 答案:B 4.2011年6月,我国食品价格同比上升14.4%。在此情况下,政府可实行的财政政策是(  ) A.财政对困难群众予以价格补贴 B.加大企业上缴财政的利润比例 C.扩大国债发行规模 D.扩大财政赤字 答案:A 5.有专家提出,在工资改革中,要防止过度拉大管理层与普通员工的工资收入差距,造成新的不公。这启示我们,事业单位在绩效工资的实施中(  ) A.必须大幅提高管理层中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标准 B.要形成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C.要保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D.必须注重公平,注意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解析:管理层与普通员工的工资收入差距是收入分配不公的表现。这启示我们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较低,故必须注重公平,注意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税率标准采用国民待遇,A错误。B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C中的初次分配不符合题意中的事业单位的要求。 答案:D 6.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规定:只要“年满16周岁、不是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均可参加“新农保”。这表明国家致力于(  ) A.实现社会公平 B.促进效率提高 C.规范市场秩序 D.增加农民收入 解析: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主要是基于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比较落后而言的,所以,此举能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其他的选项都不符合题意。 答案:A 7.目前,我国GDP比重中,政府财政收入从10.95%升至20.57%,而劳动者报酬却从53.4%降至22%。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助于(  ) ①实现社会公平 ②完善社会保障 ③拉动内需 ④发挥财政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题目是讲我国现阶段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所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意义在于体现公平,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故也要选拉动内需。②④是政府在再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的举措。 答案:A 8.党中央多次强调,在经济发展基础上,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注重社会公平,必须(  ) ①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②初次分配强调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④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注重社会公平,必须做到一个“制度保证”,两个“重要举措”。③④属于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具体做法,故选D。“初次分配强调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违背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原则。 答案:D 9.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加强政府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调节包括(  ) ①防止出现收入差距 ②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③调节过高收入 ④取缔非法收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必然会存在收入差距,故排除①。②③④均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D 10.截至2011年7月4日,中央和省级财政共安排防汛抗旱资金及救灾生活补助10.1亿元,有力地支援了各地抗旱保苗、防汛排涝工作。这表明(  ) A.财政具有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功能 B.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出越多越好 C.财政可以为改善人民生活提供物质保障 D.国家可以通过财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解析: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B说法绝对,不选;A、C、D都属于财政的作用,但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各地防汛救灾,主要体现了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选C。 答案:C 11.温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指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是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0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9800亿元。下面关于财政赤字的正确认识是(  ) A.任何时候都不应出现财政赤字 B.不需要对财政赤字加以控制 C.发行国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方法 D.必须向中央银行透支来弥补财政赤字 解析:A、B、D三项表述均错误,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2011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回答12~13题。 12.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发挥财政对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 B.发挥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 C.解决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状况 D.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解析: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为了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D符合题意。 答案:D 13.以下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措施有(  ) ①增加政府支出,发行国债 ②优化信贷结构 ③减少财政投资 ④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②属于货币政策,③属于紧缩的财政政策,①④符合题意。 答案:C 14.当我们走进商场购物,到外地旅游,去影剧院看电影,到体育馆看比赛……所有这一切,都与税收息息相关。从本质上看,我国税收(  ) A.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B.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 C.具有固定性、强制性和无偿性 D.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而强制征收的物质产品 解析:B、C不符合从“本质上看”这一设问的限制,D观点错误。 答案:A 15.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明确规定“明显提高保障水平,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左右”。这项政策的实施有利于(  ) A.缩小收入差距,更加注重效率 B.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 C.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同步富裕 D.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解析: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C中“同步富裕”说法错误,不选;A中“更加注重效率”、B中“规范分配秩序”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不选;完善社会保障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故选D。 答案:D 16.2011年9月1日起,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开始实施,个税起征点将由2000元上调至3500元,税率等级由原来的9级修改为7级。调整后的个人所得税征收办法(  ) ①可以合理调节消费行为,抑制超前消费 ②能适度调整高收入群体的纳税额 ③将减轻中低收入纳税群体的税收负担 ④会引导税务机关改进和加强税收征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个人所得税的相关知识。①是消费税的作用;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不选;②③是对个税征收办法调整的正确认识,故选C。 答案:C 17.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本点是扩大内需。下列对扩大内需有利的财政政策是(  ) A.放宽城镇户籍限制,降低存贷款利率 B.减少税种,加大货币供应量 C.扩大财政支出,增加居民消费补贴 D.减少国债发行,控制财政赤字 解析:对扩大内需有利说明是扩张型政策,D是紧缩型财政政策。 答案:C 18.2011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56875.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2%,其中,全国税收总收入超过5万亿元,同比增长29.6%。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  ) ①意味着我国企业和居民的税赋加重 ②表明组织税收是财政的作用 ③根本上得益于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④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的认识。①说法不妥,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的增加不一定就使企业和居民税赋加重;②错误,财政的作用有很多,但不是组织税收;③④是对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稳定增长的正确认识,故选D。 答案:D 19.现在越来越多的个人在网上开店,但却很少有人为此缴税。这种行为属于(  ) A.偷税 B.骗税 C.欠税 D.抗税 解析:网上开店却不缴税是一种偷漏税行为,故选A。其他的选项都不符合题意。 答案:A 20.目前财政部正紧锣密鼓研究并初步规划开征房产税。下列关于开征房产税的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增加财政收入,优化经济结构 B.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防止楼市泡沫 C.调节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和谐 D.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解析:本题是反向选择题。开征房产税,是属于财政政策,不属于货币政策,D错误。其它选项都是开征房产税的意义。 答案:D 21.山东某科技企业,除了对科技人员支付工资外,还采取科技成果入股的激励方式,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这说明(  ) A.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B.按劳分配是我国目前分配制度的主体 C.分配关系的调整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D.科技人员的收入取决于科技成果的使用价值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分配制度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材料中通过采取科技成果入股的激励方式,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说明分配关系的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A、D项本身表述错误,应排除;B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答案:C 22.小明的爸爸是个体户,妈妈在该市的某国有企业工作,爷爷奶奶在农村种责任田,他的叔叔是某公司的高管,年薪20万。材料中小明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主要是按________方式取得收入的。(  ) A.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B.按劳动要素分配、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 C.按劳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劳分配 D.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解题关键是明确多种分配方式的区别。个体户是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妈妈在国有企业工作,其收入属于按劳分配,爷爷奶奶种责任田属于集体经济,其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叔叔是公司高管,其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因此应选D。 答案:D 23.分配率是指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分配率一般在54%~65%之间,而我国则在15%~21%之间。这说明(  ) A.我国分配严重不公 B.我国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偏低 C.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完善 D.在我国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得到了充分体现 解析: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活动中,企业作为分配主体,将国民生产总值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我国的分配率与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故选B项。A、C、D三项与题旨无关。 答案:B 24.亚当·斯密说过:“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并且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这句话强调的是(  ) ①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协调人们的利益关系 ②分配不合理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③分配方式有时对生产起决定作用 ④收入分配要注重公平原则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把经济成果分流到大众手中”是强调注重分配的公平。②不是题干主旨意思;生产决定分配,③是错误的。故选D项。 答案:D 25.“民间查账人”李德涛依法申请政府信息公开,促成了广州市财政局“晒账本”:将114个部门的预算公开放到网上。这说明(  ) ①纳税人有权知道国家对税收的使用情况 ②公民对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增强 ③政府要自觉履行政务公开职责 ④财政收入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强调财政信息公开,而没有强调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排除④。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我国淡水资源短缺,2/3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全国54%的耕地缺少基本灌排设施和条件,水利设施薄弱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和影响农业稳定发展的最大硬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就水利改革发展作出部署,强调要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 结合材料,指出解决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需要政府加大投入的经济学依据。 答案:(1)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需要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2)市场调节有其局限性,不能单纯靠市场调节配置水利建设资源,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27.安徽省积极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某校高一学生围绕“改善民生”这个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目标解读 材料一 安徽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在阐述“发展目标”时指出,力争到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收入分配格局更加合理,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1)结合材料,运用“收入与消费的关系”的知识,说明确立上述目标的重要意义。 ★目标落实 材料二 在2011年6月18日公布的2011年5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指数中,合肥的房价指数今年以来首次下跌。数据显示,合肥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相比4月份出现0.3%的跌幅。 (2)有专家认为,现在房价下跌是理性回归。请你谈谈该观点的合理性。 答案:(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有利于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扩大消费。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居民形成良好消费预期,提升消费信心,促进消费。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与人们收入差距大小密切相关。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有利于缩小人们的收入差距,提高总体消费水平。 (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而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一段时间内,房价受多种因素影响持续上涨,远远高于价值。随着住房供应量的大幅上升以及国家调控政策的实施,高涨的房价开始回落,这正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结果。房价的理性回归实际上就是房价越来越向价值接近。 28.无论是“十二五”规划建议,还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始终是备受各方关注和议论的焦点。2011年改革将从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等方面,提出重大改革任务。 加快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近年来,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之间分配关系呈现较为明显的失衡状况,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都有扩大的趋势。收入分配问题已经到了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时候。分配改革,要在坚持基本分配制度的前提下,切实保护公民合法收入和私有财产,同时尽快扭转城乡、地区和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趋势,逐步形成中等收入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因此,将会加大税收在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的经济意义。 (2)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为缩小收入差距,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第(1)问属于意义类问答题,解答这类题的主词是有利于或有助于,要多角度、多层面回答,同时要结合题目辩证地分析。本题要考虑到收入与消费、公平与效率、共同富裕的目标、社会公平等知识。第(2)问属于建议类设问,解答此类题要先看清运用哪个模块的知识,要具体、合理。为“缩小收入差距,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从根本上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要加强宏观调控;具体要从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入手。 答案:(1)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缩小社会收入差距,能够扩大社会整体消费总量,从而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②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障。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③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维护社会公平,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④科学发展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维护社会公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能够推动投资、消费、出口的协调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⑤社会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行业差距、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打破垄断,维护市场秩序,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 (2)①完善市场机制,加强宏观调控。我们应该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作用,通过发挥财政维护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作用,发挥个人所得税的调节作用,维护社会公平。②健全和完善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③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实现社会公平。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加强对垄断行业改革,切实推动经济的协调发展。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