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当前,大部分国人在对圣诞文化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在“圣诞节”狂欢。如漫画中的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抵制外民族文化 ②要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③要正确对待外民族文化 ④要完全吸收各民族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东方之冠 2.“东方之冠”(  ) ①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是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继承 ③是对中国传统习俗的继承 ④包含着中国优秀传统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3.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理念体现出(  ) ①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③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 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有一位艺术家说过:“艺术是喜新厌旧的,任何重复必然会使人产生疲倦。”这句话对艺术工作者的启示是(  ) A.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B.实现文化创新就要抛弃一切旧的文艺形式 C.促进民族文化繁荣是艺术创作的根本目的 D.实现文化创新就要避免出现任何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5.“西部歌王”王洛宾的足迹遍布大西北,他创作了大量具有西部特色的优秀民歌,先后出版歌集10本,使中国的西部民歌不仅流传全国,而且传遍了全世界。这说明文化创新是在(  ) A.文化传播中实现的 B.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实现的 C.社会实践中实现的 D.文化创新活动中实现的 6.截至2010年2月底,美国3D电影《阿凡达》的票房收入突破25亿美元。在中国内地,票房一举突破7亿元人民币,成为电影史上的票房冠军。《阿凡达》征服世界的不仅是3D技术,更多的是深沉的人文关怀、深刻的现实关照和高远的理想情怀。这对我们发展文化产业的启示是(  ) A.出台相关支持政策,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 B.打造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搭建文化产业发展平台 C.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奠定文化产业发展基础 D.要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7.漫画是中国人从西方学来的,现在已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  ) A.文化交流要海纳百川,以我为主 B.继承和借鉴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D.对先进的外来文化要全盘吸收 8.(2011·福州模拟)富含现代音乐元素的奥运歌曲《北京欢迎你》红遍全国,但这首歌的灵感源自童谣歌曲“流淌的全是中国DNA”——用中国古代宫、商、角、徵、羽五调式谱。这启示我们(  ) A.文化创新必须实现文化复古 B.优秀文化具有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C.要善于挖掘和继承传统文化 D.社会实践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源泉 9.我国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造了浑厚中见锋利、严谨中见开阔的著名“柳体”。柳体的出现,丰富了中国独具魅力的书法艺术。这表明(  ) A.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唯一标准 B.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 D.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目的 10.当人们忙于经典翻拍之时,《亮剑》、《历史的天空》、《士兵突击》等原创作品却非常热播。有人认为,与其频繁向经典作品“借光”,还不如多花点心思,让今天的原创成为明日的经典。这种观点认为(  ) A.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 B.文化创新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C.否定传统文化才是真正的发展 D.大众文化真正需要的是原创作品 11.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没有创新,文化就会萎缩,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而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基础。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 ②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社会实践和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③文化创作的动力来自社会实践 ④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行程万里实地考察,不仅向他人请教,更注重亲自试验。例如,他吞服草本植物曼陀罗,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知觉,才认识到这种植物的入药麻醉作用。这说明(  ) A.我们应该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D.我们应该积极进行社会实践 13.(2011·天津模拟)植根于农耕文明的天津杨柳青年画,它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藏、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材料表明(  ) ①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文化在交流借鉴中融为一体 ④传统文化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③④ 14.胡锦涛主席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紧紧抓住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一中心任务,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从文化角度看,说明(  )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动力 D.经济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15.据了解,我国的全日制大学在不断扩招的同时,各类成人函授大学、老年大学、技校的规模也在急剧扩大。这说明(  ) ①我国正在向“学习型社会”迈进 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 ③这种学习氛围,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④学习已成为当今我国居民的第一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20分)(2010·南京模拟)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世瞩目!某校高三(8)班同学展开“走进世博”综合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同学们从网上下载的世博会会徽和世博会中国馆图片(见图)  从文化创新角度,探究上海世博会会徽、世博会中国馆所体现的设计理念。 17.(20分)2011年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指出,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创新意识,努力在文化系统形成以创新求生存、谋发展的共识;必须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 (1)努力在文化系统形成以创新求生存、谋发展的共识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文化创新必须符合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 答案及解析 1.【解析】 从漫画可以看出,在对圣诞节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而狂欢,实际上是对外来文化的一种片面认识,也是对本民族文化的否定,是十分有害的。①④错误,应排除。②③则从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两个角度指出了文化创新的要求。 【答案】 B 2.【解析】 本题考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题干没有反映传统文化的稳定性问题,①不选。“东方之冠”吸收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是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继承,②正确。建筑不属于习俗,③错误。“东方之冠”包含着中国哲学思想,④正确。故选C项。 【答案】 C 3.【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理念体现了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要博采众长,①②都正确。③④说法正确,但题干没有体现,不选。故本题应选A项。 【答案】 A 4.【解析】 错选B、D是没有认识到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错选C是没有认识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材料强调的是创新对艺术的重要性,故A正确。 【答案】 A 5.【解析】 本题易错选D,原因在于没有正确认识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C正确。 【答案】 C 6.【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发展文化产业应该从形式和内容等方面去着手,故D正确。 【答案】 D 7.【解析】 A与题意无关;错选B是没有认识到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错选D是没有认识到对于外来文化要辩证分析。材料说明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故C正确。 【答案】 C 8.【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创新有关知识的理解。从“这首歌的灵感……五调式谱”这句话中可以看出C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B、D均与题意不符。 【答案】 C 9.【解析】 “柳体的出现,丰富了中国独具魅力的书法艺术”,表明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B正确。A、D表述不科学,C与题意不符。 【答案】 B 10.【解析】 材料中的观点主张要对文化进行创新,看到了文化创新的积极意义,故选B;A与题意不符;C、D说法错误。 【答案】 B 11.【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这一知识点。②前半部分正确,但说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创作者的聪明才智,则是极为错误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文化创作的唯一源泉,故选B。 【答案】 B 12.【解析】 题干谈的是如何进行文化创新,A项不符合题意。行万里路,尝万种草就是社会实践的过程,通过社会实践,写出巨著《本草纲目》,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B项符合题意。题干谈的是如何进行文化创新,C、D两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13.【解析】 “植根源于农耕文明”表现②,“继承了宋元……”体现①。③④不符合事实。 【答案】 A 14.【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科技创新要为经济社会服务,考查的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只有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15.【解析】 全日制大学、各类成人函授大学、老年大学、技校的规模急剧扩大,说明“学习型社会”正在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①②③应选。④说法错误,故不选。 【答案】 A 16.【解析】 本题以上海世博会会徽和世博会中国馆为背景,考查文化创新的知识,回答问题时可以从创新的根本途径、重要途径等方面来入手。 【答案】 (1)文化创新应立足于社会实践,做到源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生活。会徽立足世界,表达了人类对美好和谐的生活追求。“东方之冠”吸取中国城市建筑和园林中的精华,表达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人生追求。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为中华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会徽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倾诉着中国人民弘扬传统、融入世界的不懈努力。“东方之冠”尽显中国元素,尤其是传统的斗拱造型有了大胆的革新,层叠出挑的主体造型显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美与结构美,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世”与数字“2010”以及英文书写的“EXPO”、“SHANGHAICHINA”巧妙组合,表现出强烈的中西合璧、多元文化和谐融恰的意境。“东方之冠”非常注重运用生态技术与节能措施,体现了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 17.【答案】 (1)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失去了创新能力的文化,丧失了新陈代谢的机能,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不断发展和繁荣的民族文化之路,必然是不断前行的文化创新之旅。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所以文化系统要形成以创新求生存、谋发展的共识。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和动力,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只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所以增强文化创新意识,必须符合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