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1年3月,大型史诗动画片《孔子》登录央视荧屏并于2011年5月13日在第64届法国戛纳电影节亮相,同时作为教材进入全球孔子学院。回答1~3题。 1.孔子崇尚“述而不作”的原则,他的弟子将其主要言论集结编纂成《论语》,从而将孔子的思想形诸文字。如果不是他的弟子的努力,孔子的思想就可能因为缺少文本而不易广泛传播和发扬,这说明(  ) A.孔子的言论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B.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不会消亡 C.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D.儒家思想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存的精神纽带 2.孔子思想历经两千多年依旧被传承,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其特有的包容性 ②史书典籍的传承 ③汉字的使用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我们要把“孔子”这个国际品牌做大做强,进一步发掘和丰富孔子儒家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使之不断创新发展,以“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胸怀走向世界。“和而不同”指的是(  ) A.能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求同存异 B.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C.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虽不同但在逐渐走向融合 D.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是根本不相容的 4.2011年7月24日,国学经典与汉字书写研讨会在郑州举行。郑州大学的张宽武教授在会上疾呼,汉字是我们文化的根,是滋养我们现实生存发展的血液,在网络时代,我们不能“握着鼠标忘了笔杆”,汉字不能沦为失落的文明。这是因为(  ) ①汉字对于展示人类的精神世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②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白胡子圣诞老人和五光十色的圣诞树之间,装饰着大红的中国结或喜庆的红灯笼——每年岁末,走在上海热闹繁华的商业街区,类似土洋结合、中西合璧的“圣诞装饰”令人眼花缭乱。“中国式圣诞节”体现了(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中华文化的继承性 6.2011年8月25日至8月29日,第四届中国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沈阳举行。展会重点打造具有浓郁东北地方民族风情的文化品牌,突出文创、动漫、多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优势,大力推介原创文化产品、服务项目及数字文化产品,以展现东北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特色。这表明(  ) A.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7.2011年5月份以来,法国普瓦提埃大学孔子学院、西班牙马德里孔子学院、泰国清迈大学孔子学院等相继组织了汉语水平考试。2011年7月20日,古巴孔子学院首批的22名学生结束了中文学习,从孔子学院毕业。这表明(  ) A.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B.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 C.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相比具有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D.汉语是世界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途径 8.2011年7月1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两岸万名青年大交流主题联欢活动,堪称今年最高规格、也最具青春活力的两岸民间交流活动。成千上万的两岸青年身穿印有“两岸同心我们同行”的T恤衫,共同欣赏中华传统文化,共同高唱《龙的传人》,共同为两岸的艺术家鼓掌欢呼,现场气氛十分融洽和热烈。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两岸同心我们同行”两岸万名青年交流活动的举办(  ) ①有利于两岸共同传承中华文化,加强两岸同胞的精神交流 ②有利于增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活力 ③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④有利于增强两岸青年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9.中秋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人们最主要的活动就是赏月和吃月饼了。但中国各地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如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等。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③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④文化的丰富多彩反映了经济的繁荣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④ 10.2011年7月28日上午,以“铭记历史展望未来争做祖国好少年”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举行。该活动旨在让参与的学生了解历史、铭记历史,激发他们对祖国母亲的热爱,树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志向。之所以要举行这一活动,是因为爱国主义(  )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为主题 ③是我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④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和最重要的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下列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名言或典故是(  ) ①四海之内皆兄弟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③天道酬勤 ④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2011年6月29日,中华红歌会在重庆开幕。《红梅赞》《过雪山草地》《延安颂》《咱们的领袖毛泽东》《保卫黄河》《在太行山上》……一首首经典的红歌唤起了观众的红色记忆。这些歌曲之所以在人民群众中久唱不衰,是因为它们(  ) ①是由世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并积累下来的 ②充分表达了人们深沉饱满的爱国主义情怀 ③抒发了人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④体现的爱国主义内涵为所有人所认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1年7月21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光学家王大珩在北京逝世。回答13~14题。 13.20世纪中叶,在王大珩领导下,我国研制出第一炉光学玻璃,建立起全套规模生产技术和设备;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激光器,成为我国激光科技事业的开端;研制出我国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红外夜视光学设备。他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国防尖端科技作出了巨大贡献。这说明(  ) ①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②拥有爱国主义精神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③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社会实践中 ④自强不息精神是鞭策中华儿女开拓进取的永恒精神力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王大珩作为中国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在研制原子弹、氢弹和导弹的过程中,发扬了崇高的“两弹一星”精神,为研制中国自己的原子弹(氢弹和导弹)作出了突出贡献。下列对“两弹一星”精神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它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 ②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③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体现 ④它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2011年“五四”青年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同20位来自首都各界的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建设国家的重任迟早要交给他们。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应有态度是(  )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少数伟人的事,个人只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就行 ③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④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过程中,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16.(20分)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强调,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8分) (2)结合所学知识,为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提出建议。(12分) 17.(20分)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日。9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 (1)为什么说上述精神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11分) (2)民族精神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使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简要说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9分) 单元能力训练卷(十一) 1.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由于《论语》将孔子的思想形诸文字,使得孔子的思想广泛传播和发扬,说明了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故选C。A说法与题意无关。B中“不会消亡”不正确,传统文化要因时而变。D说法错误,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存的精神纽带。 2.A [解析]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记载与传承,以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故选A。④讲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不是源远流长的原因。 3.A [解析] 本题考查对“和而不同”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和而不同”是指既能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又能保持本民族文化特色,故选A。 4.B [解析] ①表述错误,文学艺术对于展示人类的精神世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②③④都是对汉字的正确认识,故选B。 5.B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文化,这体现了包容性,故选择B。 6.C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第四届中国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主要展示的是东北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特色,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A、B、D说法均错误,不同区域的文化可以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自身的特色,中华文化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 7.A [解析] 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组织汉语水平测试,表明中华文化已经在世界各地传播,体现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故A符合题意。B、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表述错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是教育、人口迁徙、商业贸易。 8.D [解析] “两岸同心我们同行”两岸万名青年交流活动提到了几个“共同”,这说明两岸青年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举办这样的活动有助于两岸继承中华文化,加强思想交流,故①④符合题意。②③不是从《文化生活》角度说的,故排除。 9.B [解析] 中国各地中秋节过法的多种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博大精深,②④材料不体现。 10.B [解析] 本题考查爱国主义的地位和作用。①③是对爱国主义的地位和作用的正确认识,故选B。②表述的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与题意不符。④表述错误。 11.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理解。②④都体现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①体现的是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③体现的是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 12.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民族精神的核心。①中“由世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说法错误,④中“为所有人所认同”的说法绝对化,故选B。 13.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爱国主义、自强不息等民族精神基本内涵的理解。②说法太绝对,用排除法选D。 14.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②错误,选D。 15.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②说法错误,在当代中国,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亿万中华儿女的责任。选C。 16.[答案] (1)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和史书典籍是重要的见证。②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各地区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它们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 (2)①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②要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③要立足社会实践,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断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创新。④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人民发展中华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等知识。解答第(1)问,首先要指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然后分别表述每个特征的表现。解答第(2)问,要注意整合教材知识,从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继承传统文化、文化创新、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等角度提出建议。 17.[答案] (1)①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②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③抗震救灾精神等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④从本质上说,这些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①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②民族精神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③只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等知识。解答第(1)问,关键在于审明设问。“一脉相承”,从动态上强调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本质上”,从静态上强调上述精神都体现了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重要作用。解答第(2)问,要重点分析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联系,既要看到两者基础性与发展性的关系,又要看到两者相互促进、统一于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