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升级训练卷(十)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河南南阳秋末统考,25)这次“太空相拥”,是继掌握天地往返、出舱活动技术之后,中国航天人突破了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性技术的最后一项——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它意味着中国已经成功叩开了空间站时代的大门。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 ) ①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 ②事物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改编自2012河南南阳秋末统考,27)2011~2012年有关部门开展的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主要体现了( ) ①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②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③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 ④实践基础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2012·广东茂名一模,32)同时蕴涵“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和“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哲理的语句是( )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4.(2012·江苏四市3月联考,26)“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这一论断说明了( ) A.真理具有相对性、条件性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真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认识与实践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5.(2012·江苏三校3月联考,20)荒野上一段弯曲的树根,匠人过而不顾,农人或拾为柴,根雕艺术家得之,如获至宝。他们对这段树根认识上的差异表明( ) A.人的认识受主体因素制约 B.认识对象是由主观意识创造出来的 C.人们的意识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必不相同 D.人的认识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 6.(2012·河南洛阳高二期末,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党对“包产到户”的认识也经历了从“允许包工、包产到组”到“规定土地承包期到期后,再延长30年不变”,再到“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 ) ①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②真理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③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④真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7.(2012·河南郑州一模,6)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市(县)党委书记与同级人大主任是分设的;但从2000年起,提高决策效率的呼声多了起来,于是,党委书记兼任人大主任的格局蔚然成风;2011年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换届选举,四川、湖北换届试点县党委书记不再兼任人大主任成为换届亮点之一。上述改革历程体现了( ) ①认识具有预见性,真理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真理在发展中会不断超越自身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认识的发展总是一个由正确认识代替错误认识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改编自2012浙江温州三模,28)2012年4月7日,首届菠萝科学奖在杭州举行颁奖典礼。“菠萝科学奖是一场向好奇心致敬的盛宴,是好奇心指引人类走向一个又一个科学研究,也是好奇心让人类在这个充满威胁的世界活到了现在。”菠萝科学奖总监王丫米说。人类的“好奇心”说明( ) ①意识活动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②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③科学创造往往需要科学幻想的激发和推动 ④发挥意识活动的创造性就能将幻想变为现实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2012·山东潍坊3月模拟,21)2012年2月,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发布研究成果证实,环形RNA分子是人体细胞的基因表达程序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特征,这一研究发现大大颠覆了人们对经典基因表达模式的理解。上述材料表明( ) ①思维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③真理是客观的、不变的 ④真理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10.(2012·河南洛阳秋末统考,24)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党和人民的实践是不断前进的,指导这种实践的理论也要不断前进。”这就要求我们( ) A.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B.认清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C.弄清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懂得真理与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 11.(2012·河南洛阳秋末统考,25)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后来又认识到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内容。20世纪7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作出了定义:“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从哲学角度看,这表明( ) ①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 ③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④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2012·河南南阳雪枫模拟,20)著名物理学家基普·索恩说道:“从前,时间旅行是作家的专属领域,严肃的科学家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它。但是现在,在严肃的科学期刊,可以看到优秀理论物理学家撰写的对时间旅行可行性的分析文章。”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②人文科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科学的使命在于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10月18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高我国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材料二 一位山东“最美女孩”车流中救助陌生伤者的义举,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刁娜与丈夫在下班途中,看到一名女子被撞倒在路中央。为了“不让小悦悦悲剧重演”,刁娜与丈夫毫不犹豫地下车救人,车流中的刁娜不幸被撞倒,右腿骨折。刁娜的善举也感染了车辆中的肇事者、被救者,他们用友善、谅解和诚信,续写了一段关于良知、公德与责任的佳话——从政府、媒体到每一个人,都合力凝聚真善美的力量,抑止假恶丑的泛起,从指责“路人”走向从我做起、走向道德践行。 (1)请你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角度,说明“创新永无止境”的依据。(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如何使国人面对此类事情“与其一味痛心道德缺失,还不如从自己开始,唤醒真善美的人性”。(12分) 14.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安徽某校高二(1)班分成三个时政学习小组围绕全会决定开展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聚焦安徽 甲组同学了解到,“十一五”以来,安徽省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在全国率先完成改革重点任务。全省已有401家经营性文化单位实行了股份制改造和企业的并购重组,培育了一批有实力、有活力的文化市场主体;安排文化强省建设专项资金,为转制文化单位和新办文化企业实施补贴;借助独特的科幻和动漫技术培育芜湖方特主题公园等安徽文化品牌;积极推动文化企业进军国际市场,加强出口平台和海外营销渠道建设,安徽文化在海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析安徽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8分) ★历程回顾 乙组同学经过探究获悉,中共中央把发展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有一个认识过程: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形势,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文化产业”概念;党的十六大明确把文化区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文化建设的认识上实现了重大变破,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党的十七大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高度,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出新的部署;2009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是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标志着中央把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为国家战略。 (2)结合材料,从“求索真理的历程”角度谈谈你对中共中央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12分) 1.B 解析:材料中“突破了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性技术的最后一项”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道理。从天地往返、出舱活动到空间交会对接体现了实践的历史性特点。故①④符合题意。材料只体现了②中的特殊性、③中的前进性,故②③不选。 2.A 解析:“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体现了实践决定认识的道理,也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故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③④的道理。 3.A 解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了实践决定认识的重要性,这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经历了个别到一般、再到指导个别的历程的经验之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强调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说明事物存在和变化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这是联系的观点。“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故A项符合题意。 4.B 解析:“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说明了B项;A、C两项与题干意思不一致,不选;实践决定认识,不能说认识与实践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D项说法错误。此题选B项。 5.A 解析:题干主要表明人的认识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主体条件的制约,A项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认识对象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B项错误;C项中“必不相同”说法太绝对,不科学;D项说法未在题干中体现。此题选A项。 6.D 解析:此题考查真理的有关知识。农村政策的变化,说明真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真理在实践中发展,故①④正确;真理是有条件的,②说法错误;③是真理的具体含义,与题意不符。 7.B 解析:材料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没有体现认识的预见性,真理是具体的,都是建立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之上的,超越社会历史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故①既不符合题意又说法错误。认识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无限发展的过程,而对同一个事物的本质的认识则一般都有一个反复的过程,但并非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有一个反复的过程,故认识的发展总是一个由正确认识代替错误认识的过程的说法是错误的。故④说法错误,排除。 8.D 解析:此题考查有关意识的知识,此题主旨是说明科学幻想对科学研究的作用。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能起到指导作用,但这种作用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故①错误;人类的“好奇心”可以激发人去研究事物,虽然现在人们不能认识某些事物,但以后只要条件成熟,就有可能认识,故②说法正确;③说法看到了科学幻想对科学研究的激发和推动作用,正确;④说法太绝对,不科学。故选D项。 9.B 解析:研究成果证实,环形RNA分子是人体细胞的基因表达程序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特征,体现思维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故①正确;这一研究发现大大颠覆了人们对经典基因表达模式的理解,体现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故②正确;③④说法错误。 10.A 解析:“党和人民的实践是不断前进的,指导这种实践的理论也要不断前进”,说明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的基础上检验和发展真理,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意不符。 11.D 解析:材料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故②③④正确;①说法错误。 12.B 解析:材料体现了随着实践的发展,物理学家开始研究时间旅行的可行性,所以B项符合题意。②说法虽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科学的使命在于指导实践,但要想把不可能变为可能,还要尊重客观规律,④说法不妥。 13.答案:(1)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够创造出理想或幻想的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创造出原来没有的东西。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其认识能力是不断提高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③在实践中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2)①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要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一中心环节。 ③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④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动员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解析:第(1)问,注意设问要求,调动意识的能动性、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阐明依据。第(2)问实质是考查如何进行道德建设,利用文化生活的基本知识,从国家、公民两方面说明措施。 14.答案:(1)①面向市场对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焕发了活力,增强了竞争力。 ②加大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支出,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 ③依靠科技进步、注重品牌战略,形成竞争优势。 ④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国际化经营。(如果回答“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等也可酌情给分)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形势和解决不同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不断深化对文化产业的认识过程体现了这一道理。 ②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十五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文化产业”概念到中央把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为国家战略,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 ③社会实践不断发展,人类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中共中央把发展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认识过程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 ④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共中央从首次提出“文化产业”概念到把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为国家战略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