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 第3讲 收入与分配 一、选择题 1.201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合理调整国家、企业、个人分配关系。这需要(  ) ①逐步消除收入分配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②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③取缔非法收入,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④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有关措施,②③④均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①说法错误,在目前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收入差距不能消除,只能缩小,故B当选。 2.“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将成为“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这“两个同步增长”(  ) ①意味着国家富强了,百姓可以拥有更多财富,分享发展成果 ②意味着经济建设发展了,居民收入就能增长,就能促进同步富裕 ③将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保障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 ④将有利于完善分配格局,保证落实“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方针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两个同步增长”主要强调,一方面,要增加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另一方面,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进而实现分配公平,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故选①③组合。②说法中的“同步富裕”与④说法中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都是错误的,故②④不选。 3.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是政府的责任。下列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①提高银行存款利率 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覆盖面 ③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④完善资本市场,疏通融资渠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利息收益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提高存款利率,可以使存款者获得更多的利息,这不能解决公平问题,故排除①;完善资本市场,疏通融资渠道,也是有利于提高效率,不能解决公平问题,应排除④;②③是解决公平的措施,故选B。 4.如今,财产性收入已成为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王先生一家收入中属于财产性收入的是(  ) ①购买基金获利8000元 ②买彩票中奖获得1000元 ③大儿子在外资企业工作年收入10万元 ④大女儿领取失业保险金4000元 ⑤出租房屋获得租金8万元 ⑥二儿子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获利2万元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③④⑥ [答案] C [解析] 财产性收人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本题中购买基金获利、出租房屋获得的租金、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注册商标获利均属于财产性收入。 5.小张是一位农民,承包村里的土地种果树年收入1万元。农闲时炒股,收入2万多元。小张的妻子开了一家理发店,月收入2000元。小张的儿子在私营企业打工,月收入2000元。下列对小张一家人收入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承包土地种果树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炒股的收入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 ②开理发店的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在私营企业打工的收入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 ③承包土地种果树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炒股的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 ④开理发店的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在私营企业打工的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 C [解析] 我国农村经济是集体经济,承包土地种果树的收入是按劳分配收入,炒股的收入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是财产性收入,①错误,③正确;开理发店的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在私营企业打工的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②错误,④正确。 6.农历2011新年过后,新一轮的农民工离乡打工潮来临。与往年不同的是,春节前,东南、华南等许多传统的用工大省就已经出现了“用工荒”。而在湖北、四川等劳务输出大省,当地政府和企业出台了更多的措施“截留”农民工。为此,沿海地区的企业应该(  ) ①提高劳动报酬,要求国家强行调控 ②改善内部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④转变发展方式,构建和谐劳资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东南、华南等许多传统的用工大省出现“用工荒”,原因很多,其中产业落后、劳动者合法权益得不到很好保障就是重要原因,故②④符合题意。①中“要求国家强行调控”说法不妥;③的主体应该是政府。 7.(2011·江苏政治)“十一五”期间,全国共计划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9500亿元。2011年中央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投资也将进一步向西部和“少边穷”地区倾斜,其中以车辆购置税安排的投资额将超过300亿元。这说明(  ) ①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②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最普遍形式 ③国家财政支出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④公民自觉纳税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必要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税收的性质和作用,解题关键是理解税收的性质和作用,并能准确理解题意。材料讲述了我国的税收的用途,体现了我国税收的性质,①符合题意;材料属于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无关,②不选;材料与公民纳税无关,④不选;材料体现了财政支出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体现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③符合题意。应选B项。 8.下面漫画表明(  )  ①财产性收入已成为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投资方式的多样化,导致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 ③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我国的主要分配方式 ④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同步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 A [解析]  ③④表述错误,舍去;①②符合漫画所表达的主旨,故选A。 9.1981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正式开征,起征点为800元;2006年起征点提高至1600元;2008年3月1日起,起征点则是2000元。2011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必须考虑(  ) ①一定时期全社会物价水平的变化 ②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 ③一定时期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化 ④国家的财政收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C [解析] 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税收对国家和居民收入分配具有调节作用,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提高可以进一步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因此①③④的说法符合题目要求。②的说法与目前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没有直接关系。 10.2011年6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4%,引起了社会各界对通货膨胀压力的担忧。国家为抑制通货膨胀,可能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 A.适当减少财政支出 B.增加经济建设支出 C.适当增加财政赤字 D.提高存贷款利率 [答案] A [解析] B、C会促进消费,不能抑制通货膨胀。D是抑制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A正确且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1.(1)请阅读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反映了国家调整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什么举措?  (2)某世界知名电子产品供应商将工资水平提高了30%,受到员工的欢迎,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认同这个改变,一些经营者就有这样的担忧:涨工资会加重企业负担,对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 请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知识,针对企业经营者的担忧进行辨析。 [答案] (1)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2)①涨工资增加了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从短期来看,确实有不利的一面;②涨工资体现了对劳动的尊重,增加了劳动者的收入,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企业生产的发展;③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劳动者收入的增加有利于消费需求的扩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④成本的提高会促使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改进技术、加强管理减小成本增加带来的压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12.回眸“十一五”,改革开放纵深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即将开启的“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单位:%)。 年份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上半年  财政收入 18.5 24.24 31 23.1 11.7 30.8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10.33 12.09 17.24 14.47 8.83 13.63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由“国强”向“民富”的美丽转身。 (1)请你分析上表中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运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有关知识,说明怎样由“国强”向“民富”转变,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美丽转身”。 [答案] (1)“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很快,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幅度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2008年、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两者有所下降。 (2)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由“国强”向“民富”转变提供物质基础;②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③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