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专题测试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人的文化素养是多方面的,其中具有方向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 A.社会科学素养 B.自然科学素养 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D.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2.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每一个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文化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从人的发展看 ( ) A.一定的文化给予经济和政治重大的影响和作用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C.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D.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3.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表演、外出旅游观光、参加体育活动等,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总是通过一定的文化形式来实现 ③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④文化消极地影响人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③④ 4.今天我们必须重视发展先进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是因为优秀文化 ( ) ①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④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5.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对文化活动表现出日益浓厚的兴趣,文化消费在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表明 ( ) ①社会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②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实现了社会发展 ③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④人越全面发展,就越能创造出更多的物质文化财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这说明 ( )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 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 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回答7—8题。 7.失去了创新能力的文化,意味着丧失了新陈代谢的机能,也意味着生命的衰竭,是没有发展前途的。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 ( ) A.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文化继承 D.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8.《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文化创新作为“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国家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 ( )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 ④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改革开放30年来,约有数万条新词产生,如外资企业、知识经济、经济特区、电子邮件、多媒体、软件、信用卡、再就业、北京奥运会、构建和谐社会、文化软实力等。这一事实说明 ( ) A.人类文化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人类文化来自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人类文化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D.人类文化先于人类实践活动 10.2006年中国举办的“俄罗斯年”,开展了俄罗斯文化节、教育展、文艺演出等200多项活动,规模前所未有;2007年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年”,内容丰富多样,大展中华风采。 从文化的角度看,中俄互办“国家年”,是两国 ( ) ①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 ②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示着两国文化的趋同 ③文化上相互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 ④文化上相互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体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核心价值体系的首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因为马克思主义是 ( ) ①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根本指针 ②判明各种文化真理性的主要标准 ③推动各种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④引领社会思潮的旗帜、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武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是因为 ( )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②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 ③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 ④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我国有许多抒发爱国情怀的诗词格言,下列不能体现这一风格的是 ( )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天道酬勤”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14.在研制“两弹一星”的过程中,广大科研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这就是( ) ①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③独立自主、不怕牺牲 ④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由于缺乏传承,我国灿烂瑰丽的文化宝库的“库存”正日益减少。据广西文化部门有关资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有地方剧种18个,到上世纪末,除桂剧、壮剧、彩调剧、粤剧外,其他剧种已难得一见。回答15~17题。 15.以前,我国存在许许多多的剧种表明 (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C.中华文化过于繁杂 D.中华文化有包容性 16.不同地方,剧种不同,这表明 ( ) A.文化的区域特征 B.不同地方的民族不同 C.文化的求同存异 D.文化的实用性特征 17.针对材料中的问题,我们应该 ( ) A.彻底抛弃传统文化 B.对传统文化全盘继承 C.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 D.以外来文化代替传统文化 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文化消费量存在3 000亿元到4 000亿元的结构性缺口。专家分析,文化产业在强有力需求的带动下,有望迅速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成为扩大内需的新亮点。回答18~19题。 18.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 ) ①有利于扩大内需 ②有利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 ③有利于改善居民的消费结构 ④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国民收人稳步提高,城乡居民用于娱乐、休闲等方面的文化消费越来越大。这表明 ( ) A.生产决定消费 B.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C.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D.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20.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歌曲红遍大江南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网络音乐这一新鲜事物,许多网民更是亲自参与其中。网络音乐节的举行,使中国成千上万的网迷有了自己的节日。这表明( ) A.现代人的文化生活离不开网络 B.借助现代生产和传播手段,一种文化产品能迅速被人们认同和接受 C.网络文化是人们所需要的大众文化 D.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文化产品的消费跨越了地域的界限 21.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报道,在很多亚洲国家、欧洲国家以及美国,汉语已经逐渐成为一门新兴的“必须掌握的语言”。从文化的角度看,这是( ) A.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所致 B.中国和平发展和崛起的结果 C.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缘故 D.全世界正处于“全球化”的热浪之中,日趋频繁的国际交往的需要 22.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具有一致性,例如,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下列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②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都是用说明力和感召力来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的 ③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都是由社会主义国家倡导、制定或认可的 ④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都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这说明了( ) ①?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②?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有助于提高知识文化修养水平 ③?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也难以造福社会 ④?知识文化修养难以促进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4.一位美国前总统说:“我们和他国的政治和经济联系由于美国文化对全世界的吸引力而得到补充。这是我们可以利用的软力量”。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 A.美国企图利用文化渗透,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 B.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依存 C.美国的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D.政治与经济的联系必须通过文化 25.为了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上海市政府做了大量实事,今年又决定投资1.6亿元新建和改造了10所专业博物馆。发展博物馆等文化事业( ) ①属于发展第三产业 ②有助于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③是以德治国的基本要求 ④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及解析 1.C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的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本质。故选C项。A、B、D三项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容和体现。 2.B 体会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不同作用。一定要注意设问要求“从人的发展”看文化的影响,可排除A、C、D三项。 3.A 文化影响人的思想应该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文化消极的影响人的思想不够确切,含④的选项排除。 4.B 文化竞争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但是文化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所以③对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夸大其辞,表述有误,其他三项均是对文化作用的正确表述。 5.C 本题考查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②表述错误,不能入选;④表述过于绝对。 6.C “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说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说明了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③错误,本题运用排除法可以快速确定答案。 7.D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考核学生判断易混点的明辨是非的能力。A、B两项说法带有片面性。C项不符合题意。D项全面地指出了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8.B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创新意义的认识和把握。本题采用排除法,②项说法不正确,文化创新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而不是取代。 9.B 材料中的新名词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产物和反映,故选B项。材料并未体现这些新词产生后的作用,因此A项虽然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D两项颠倒了社会实践与文化的关系。 10.D 本题以“中国文化年”为背景,考查了学生对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途径、手段、意义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重在检测学生调用知识的能力。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前提和基础,尊重文化多样性前提下的文化交流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加深理解、密切合作,实现共同繁荣世界文化的作用,故选D项。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有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教育等,不包括材料中的内容,①错误。②表述也错误。 11.C 本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热点问题为背景,考查了学生对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这两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检测了学生的认知能力。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关键所在,是永不褪色的旗帜,是我们所要弘扬的主旋律的主要内容,也是我们抵制多种错误思想侵蚀的伟大武器,故选C项。②中判断文化真理性的标准只能是实践,而不是主观的马克思主义;③中推动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也只有社会实践,故②③不能入选。 12.C(解析:①②④正确地说明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原因。) 13.B(解析:此题是反向型的选择题,B项不能体现爱国情怀。) 14.C(解析:①②④的组合正确表述了“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 15.B(解析: 剧种之多所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的辉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A、D两项材料中都没有体现,C项说法错误,所以,应选B项。) 16.A (解析:不同地方的文化有不同的区域特征,不同地方的剧种不同表明了文化的区域特征,应选A项。) 17.C (解析:材料点明的问题是我国广西的地方剧种在逐步减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发展和创新,而不是彻底抛弃或全盘继承或用外来文化代替传统文化,A、B、D采取的对传统文化的态度都是不对的,正确答案是C项。) 18.D (解析:每项都反映了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性,故全选。) 19.A (解析:题干前段强调生产,后段强调消费,“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体现了生产决定消费。) 20.B(解析:A、D两项都不符合题干材料的含义,网络文化与大众文化是两个不同系列的概念,所以,C项说法错误。) 21.A(解析:B、C、D三项都不是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其原因。) 22.C(解析:法律具有强制性,所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都是用说明力和感召力来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的” 说法是错误的。) 23.A(解析:①②③都是题干材料所说明的道理,④说法错误。) 24.A(解析:C项说法错误,B、D两项都不符合题干材料含义。) 25.C(解析:①②④都是对发展博物馆等文化事业的正确评价,③不符合题意。)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