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高三寒假自主学习方案10(认识论) 一、选择题: 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②依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④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⑤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见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2、 2007年10月11日,我国科学家独立完成的全球首个100%中国人基因组图谱一一“炎黄一号”在深圳正式发布。这项在基因组科学领域里程碑式的科学成果,对于中国乃至亚洲人的DNA、隐形疾病基因、流行病预测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这说明 A.科技进步使得人类可以随意改造客观世界 B.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就可以获得实践的成功 C.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可获得 D.改造客观世界才是认识目的和归宿 2007年10月24日,中国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据此回答3-7题。 3、中国开展月球探测活动,积极参与月球资源开发研究,是为了更好的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B.人类可以使自然界朝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 C.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D.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4、古人站在地球上看月亮,只能看到的月亮表面的一些阴影,无法分辨出细节,由此产生诸多神话故事;现代人用放大2000倍的望远镜可以看到月亮上的环形山;随着月球探测卫星的发射和人类登月活动的成功,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更加具体。这一事实说明 ①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②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人的认识活动受到物质手段制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我国月球探测近期规划共分为“绕”、“落”和“回”三个阶段。目前我国月球探测的所有工作都在围绕“绕”这一目标进行。这体现了实践是 A.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B.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D.社会性和历史性的活动 6、“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一千年前,诗人李白如此表达了不能登月的惆怅。今天,我们通过“嫦娥一号”传回的图片清晰地感受到了月亮的倩影,千年梦想变为现实。这说明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D.实践具有革命性和科学性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在人们的心目中,月亮是圣洁而美丽的化身。然而,俄罗斯科学家研究认为,月球是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祸源。于是,科学家们呼吁加强对月球的研究,为人类造福。上述材料中,俄罗斯科学家对月球有新的不同认识。这表明 ①人们改造自然以自然的客观存在为基础②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发展的过程③知识构成是影响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重要因素④认识的目的就是发现规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十六届五中全会所提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改革的新起点。这种变化所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人的认识总是要经历从不正确到正确的过程 B.认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C.不同的人对事物的认识必然不同 D.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全盘否定 9、《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从萌生立法构想到正式实施,经历7次审议,其间的调查研究、座谈会讨论、征求意见、收集民意,修改补充,次数之多,在中国立法史上可谓前所未有。这表明 A.认识具有上升性,要坚持在实践中追求真理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事物发展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10、实用主义者詹姆士认为,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它是有用的,它是真的,或者说,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上述观点的错误在于,否认了 A.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B.真理都是具体的 C.真理的客观性 D.真理的能动性 11、泰山是文化的山、自然的山,更是科学的山。泰山拥有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具有重要的地质学价值。这次成功入选世界地质公园,泰山更希望游人从全新的角度,用“科学”的眼光来审视泰山,以免“有眼不识泰山”。这说明 A.真理并不具有客观性 B.人的认识应该随着实践不断深化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实践对人的认识具有反作用 12、国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从原来国家经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提法的变化说明 A.世界是物质的,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 B.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 C.价值观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D.真理是相对的,认识总是要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发展 13、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他的观点 ①否认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在认识理论上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③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体现 ④夸大了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预见能力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关注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表明 A.真理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B.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不止一个 D.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 15、根据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巩固宏观调控成果的要求,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连续九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客观符合主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③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 ④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6、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 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 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17、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在“生命禁区”实践了“挑战世界极限,雪域筑路,笑谈今生何为天堑”的无悔誓言。这说明 A.事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 B.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不可抗拒性 C.每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D.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18、中国珠峰“变矮”。从哲学角度看,最不可能说明的是 A.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B.原有的认识是不可靠的 C.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D.对复杂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19、“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中。”这句话是说 ①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 ②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④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普遍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唐朝诗人李商隐诗:“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 杯春露冷如冰。”这首诗体现的哲理主要是 A.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B.事物运动有自身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D.想作长绳系太阳,用麻姑买沧海是根本办不到的 二、非选择题 21、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论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理论;一个以这样的理论武装起来的党,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党。八十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每一次理论上的创新,每一个理论成果的产生,都大大地推进了我们事业的发展,给我们党和国家带来新的面貌. (1)说明我们党八十年来每一个理论成果产生的影响所包含的哲理。 (2)从哲学上说明“理论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原因。 (3)在新世纪,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英国十岁聪明女孩 凭地理知识海啸中救百人 据英国媒体1月1日报道,在几十米高的海啸袭向泰国普吉岛的一个海滩之前,英国一位年仅10岁的聪明女孩凭借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地理知识,预测出威力强大的海啸将吞没整个海滩,她立即让父母提前发出警报疏散了海滩上的游客,从而挽救了100多名游客的生命,演绎了一段传奇故事。   据报道,这个英雄小姑娘名叫蒂莉·史密斯,今年只有10岁,聪明伶俐的蒂莉对世界地理有着特殊的爱好,圣诞节的两个星期前还在学校里专门研究了“巨浪”,堪称一个小专家。   当时,穿着泳装的蒂莉发现在大海的远处突然涌现出了一波白色的巨浪,将蓝天和大海明显地隔成了两半。观察力敏锐的蒂莉凭借自己在学校里掌握的地理知识,意识到这绝对不是一般的惊涛骇浪,很有可能会在顷刻之间把整个海滩给吞没。于是,焦急万分的蒂莉就让她的爸爸妈妈动员沙滩上的游客们赶快撤离这个危险的地方。   当疯狂逃命的游客们刚刚抵达安全的地方时,海啸的白色巨浪已经排山倒海般奔涌而至,转眼间就把原先热闹非凡的海滩吞没,让站在高地观看的人们吓出了一身冷汗。 时政要闻: 日前,国家相关部门领导先后表示,国家在明确最低退休年龄基础上研究建立弹性退休制度。相关部门正在酝酿,条件成熟时,延长法定退休年龄,逐步将法定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 在我国进入老年社会的大背景下,“弹性退休制度”一出,引发各方热议。对这一制度,应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弹性退休制度在部分领域有其合理性。比如,一些专业技能人才、高技术人才、知识型人才,他们的成长投入大、时间长、经验积累无可替代,适当延长退休年龄,有其积极意义。 对此,现实生活已有了良好探索。比如一些事业单位实行“返聘”、一些退休医生进入“专家门诊”继续坐堂行医、一些教学科研人员继续带学生上项目,等等。这些“退而不休”者,可以算成现实中不规范的“弹性退休”者。相信随着社会行业的不断高端化,这样的职业也会逐渐增加。相关部门及早认可规范,是一个好事情。 另一方面,弹性退休制度也有两个特别需要避免的取向。一是公务员群体的“弹性退休”需极其慎重。除了极少数“专家型”公务员岗位外,绝大多数公务员仍应“刚性”退休,这是反腐倡廉、严格公务员队伍管理的必需。第二个,也更为重要的是,特别需要避免“弹性退休制度”向“延长退休年龄”转化,避免通过简单地延长工作年龄来解决养老金缺口这样的政策思路。如果走这样的“制度捷径”,会堵塞正确的制度选择。 概而言之,当前解决中国养老问题,有两个方面我们还做得很不够,一是公共财政上应投入更多的资金,及尽快升级社会保障制度,让更多劳动者分享发展果实。这方面,我们比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都有不足。 二是应尽快促进产业升级。如果我们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能打造更多国际名牌,能掌握更多核心技术,能培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能创造更多执国际牛耳的行业,能更好地控制资源、驾驭国际市场,就可以创造、占有、分得更多的世界财富,为国人养老提供基础条件。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的后人,能更多地成为发挥作用的专业技能人士、高技术人才、知识型人才,他们创造的财富,就足以养老;反之,如果仍然*简单出卖体力,仍然将我们的后人定位在“打工仔”的国际产业链末端,则“弹性”再好,延长退休年龄的标准再宽,也未必足够攒足养老金。寄望以简单延长退休年龄的办法解决养老问题,是不是志气太小了呢? 矛盾具有普遍性。弹性退休制度,有利有弊。只有面对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各行业中实行弹性退休制度的具体实际,提出针对性措施,才能化不利为有利,确保政策的贯彻落实真正惠及民众。 联系 高三寒假自主学习方案10 1—10 DDCBB BBBAC 11—20 BDCBB BDBDB 21 (1)实践决定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我们党八十年来每一个理论成果的产生,都大大地推进了事业的发展,给我们党和国家带来新的面貌,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若从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等角度回答亦可)。 (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并不断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主观符合客观。理论只有与不断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相符合,才能真正发挥理论的作用。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不断创新。③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中,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破除思想僵化的旧观念,进行创造性思维。理论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不断创新。(若从其他角度回答,只要符合题意,且言之有理,也可。) (3)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要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从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基本的国情出发,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新规律,提出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反对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和教条主义。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做到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尊重客观规律,坚持科学态度。大胆进行探索,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