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政治热点 2010年高考政治十四个热点主观题预测 湖南 罗石文 一、注重收入公平 材料一:图表Ⅰ:湖南省某市近三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情况统计表: 年份 年人均纯收入(元) 收 入 构 成    种植业 所占比例 投资收入 所占比例 劳务收入 所占比例  2006 6500 1200 18.46% 2000 30.77% 2300 35.38%  2007 7200 1300 18.06% 2500 34.72% 3400 47.22%  2008 8000 1380 17.25% 3500 43.75% 3120 39.00%  注:劳务收入为进城务工和出国打工收入。该市农民外出打工以家政、缝纫、建筑行业为主。 图表Ⅱ:湖南省某市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构成情况统计表 年份 年人均纯收入(元) 收 入 构 成(元)    工资收入 所占比例 非工资收入 所占比例  2006 18000 15000 83.33% 3000 16.67%  2007 22000 16000 72.73% 6000 27.27%  2008 26000 17000 65.38% 9000 34.62%  注:2008年湖南省某市下岗职工年收入平均为7200元,在职职工收入为12000元,公务员年收入为25000元,电信、电力、银行等垄断行业员工的年收入人均为5~10万元。 图表Ⅲ:湖南省某市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公平合理的社会成为了党的当务之急。综合各类居民收入来看,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如图所示,中国基尼系数已跨过0.4,达到了0.46。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的份额仅为4.7%,而总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额高达50%。突出表现在收入份额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方面。  注:基尼系数是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基尼系数0.4是社会失衡临界点,0.6是社会振荡临界点。这个系数越大,表示社会的贫富差距越大。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三个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6分) (2)联系图表Ⅰ和图表Ⅱ,谈谈发生图表Ⅲ变化的原因。 (6分)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二,分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公平合理的社会是党的当务之急”的依据。(6分) 参考答案: (1)图表Ⅰ反映湖南省某市农民最近三年收入增长速度比较快。主要是投资收入和劳务收入增长较快。在农民收入构成中,种地收入所占的比重逐渐减少,劳务收入大多是农民从事简单劳动所获得。(2分) 图表Ⅱ反映湖南省某市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也比较快,但主要是工资外收入增长较快。同时行业收入差距偏大。(2分)图表Ⅲ反映湖南省某市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有所下降,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得到改善;2008年以来,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有所上升,人们的生活受到了一定影响。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高于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城乡差距较大。(2分) (2)经济的稳定增长,是消费结构变化、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收入水平的提高是消费水平的前提和基础;(2分)图表Ⅰ、图表Ⅱ反映的该市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为该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供了保障,但是,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低于城镇居民是由于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所致。(4分) (3)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公平、合理的社会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同时也是由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领导核心)决定的;是全面贯彻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体现。(每点2分) 二、网络文化 1、材料一:阅读下列两幅漫画 漫画1《不良网站》 漫画2《给文化市场打扫卫生》   材料二:为进一步巩固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成果,坚持惩防结合,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推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 2009年6月9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关于计算机预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的通知》,要求从7月1日起,所有在我国境内生产销售的计算机出厂时都要预装一款名为“绿坝-花季护航”的绿色上网过滤软件。这款软件具备拦截色情内容、过滤不良网站、控制上网时间、查看上网记录等功能。个人电脑预装绿坝的主要目的是引导青少年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创造一个绿色、健康、和谐的互联网环境,防止互联网上的有害信息影响和毒害青少年。 (1)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你对材料一的认识。(4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在我国青少年中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的哲学意义。(8分) (3)除了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外,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净化当前的文化环境?(6分) 参考答案: (1)我国网络等文化市场存在低俗之风。(1分)我们要整顿互联网的低俗之风,净化网络空间。我们要明辨是非、善恶、美丑,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社会扶正祛邪、扬善惩恶,引领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我们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拒绝不良文化的污染。我们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3分) (2)①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对社会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弘扬先进网络文化,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青少年政治素质的提高、社会的和谐进步。(3分)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综合国力等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2分)③价值观对社会、对人生具有导向作用。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有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文化观,提高人类文明程度,维护社会稳定等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3分) (3)①在全社会要大力加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传媒等思想文化阵地,唱响思想文化的主旋律。③网络、电视媒体等文化从业人员和单位要加强行业自律,创建文明行业。④作为公民,要不断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自觉抵制低俗文化的影响。(答出3点给6分) 2、材料一:淫秽色情信息通过手机、网络肆意传播,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成为社会公害,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和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 ??? 材料二:目前,我国开展整治淫秽色情手机网站专项行动。要求工商部门要加强监管,依法严厉查处非法广告代理商。公安部门要坚决打击为手机淫秽色情网站提供服务的运营商;举报中心目前已接到群众电话举报信息上千条;包括中国移动等40多家单位代表共同签署倡议书,向互联网从业者和广大网民提议“文明办网,文明用网”。 ??? 综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解决材料一中所述问题。 参考答案:①国家要从立法、执法等各个环节入手净化网络环境。②政府要履行好惩治犯罪分子的职能,开展“扫黄”专项行动;(2分)③政府要履行好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通过宣传教育,引导青少年自觉抵制“黄”毒。(2分)④政府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净化网络环境。(1分) 社会舆论要发挥监督作用,促使企业树立社会责任感,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网络的权利,也有依法维护网络安全的义务,因此要“文明办网,文明用网”。(2分) ? 三、绩效工资改革 材料一:2009年9月2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10年1月1日将对事业单位全面实行绩效工资改革。绩效工资,又称绩效加薪、奖励工资或与评估挂钩的工资,是以职工被聘上岗的工作岗位为主,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环境优劣确定岗级,以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力价位确定工资总量,以职工的劳动成果为依据支付劳动报酬,是劳动制度、人事制度与工资制度密切结合的工资制度。 (1)有人认为,绩效工资改革是以涨工资为基本目的。请对此加以评析。 参考答案:①绩效工资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在事业单位建立一种把薪酬分配与公益性服务绩效紧密联系的新的激励约束机制,规范分配秩序,理顺分配关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涨工资。当然,改革开放30年来多次工资改革基本都是增量改革。但是如果有些事业单位以前的创收特别多,甚至不合法、不合规、不合理的收入很多,经过这次清理整顿津贴补贴,少数人原来不合理的过高收入会有所下降。②“绩效工资”即一种将雇员薪酬待遇与个人业绩、工作成效密切挂钩的工资计量形式——工作绩效高、干得好,工资待遇就高,反之则低。因此,在事业单位全面推行绩效工资,有利于充分体现个人的劳动价值和工作技能,实现多劳多得,也有助于单位调动和激励员工潜能,提升工作效率、节省成本。③实施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规范津贴补贴的同时实施绩效工资,逐步形成合理的绩效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完善的分配激励机制和健全的分配宏观调控机制,对于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积极性,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绩效工资由县级财政提供保障,省级统筹,中央补助。确实存在有的县财政困难的,这个时候省级统筹一定要到位,在全省首先摸清楚,哪些县财政特别困难,资金缺口到底有多大,省里的统筹资金够不够。如果省里的钱确实不够,那么就向中央提出合理的申请,请求给予支持,以切实保证财政困难县的事业单位能够按政策规定发放绩效工资。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你对上述做法的认识。 参考答案: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①绩效工资由县级财政提供保障,省级统筹,中央补助,切实保证财政困难县的事业单位能够按政策规定发放绩效工资。这体现了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②在绩效工资实际执行中,对县财政确实有困难的,采取省级统筹,中央补助的办法。这体现了政府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③对县级财政有困难,需要省级统筹的,要求摸清情况,体现了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四、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1、材料一: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9月11日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征收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即在4%原有关税的基础上,在今后三年分别加征35%、30%和25%的附加关税。中国商务部随即对美方采取这一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材料二:继轮胎特保案之后,10月初,美国钢铁公司又在寻求对中国进口钢管征收60%或更多的反倾销关税以及15%到30%的反补贴关税。我国商务部负责人表示,造成当前美钢铁产业困难的根本原因是金融危机导致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严重下降,美国贸易救济调查机关频繁对中国输美钢铁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将这些困难归咎于进口产品,盲目指控自中国进口产品存在倾销或者补贴,缺乏事实依据,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1)结合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你对美方做法的认识。 参考答案:美方的行为,违背事实,违反了WTO规则,是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是对贸易救济措施的滥用,不仅损害中美经贸关系,也损害美国自身利益,在当前世界经济处于危机背景下开了极坏的先例。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政府坚定维护国内产业正当权益的依据。 参考答案:①我国的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②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义性和正当性。(3)③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 2、表一:我国外贸依存度变化情况 年份 进出口贸易总额 外贸依存度(%)  1978年 206.4亿美元 9.7  1998年 3239.5亿美元 31.8  2008年 25616亿美元 69  ???? 注:外贸依存度=贸易总额/国内生产总值    材料一:在商务部2009年12月24日召开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商务部部长陈德铭预计,2009年我国进出口总额接近22000亿美元,降幅在16%左右。中国外贸可能需要2~3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重回2008年水平。   材料二:受国际金融危机加深影响,一些国家出台了贸易保护政策。2009年2月1日,欧盟理事会宣布对中国紧固件企业征收77%~85%的惩罚性关税,期限为5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对从中国进口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据初步测算,这将影响到10万左右工人的就业,损失约10亿美元出口额。10月7日,美国宣布对中国产无缝钢管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外贸依存度较高的中国将成为面临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威胁最大的国家,为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将以实际行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1)表一与材料一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6分) 参考答案:反映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迅速上升,我国贸易开放程度明显提高,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2分)材料一反映了2009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大幅下降,对外贸易发展困难。(2分)二者之间的联系:由于我国外贸依存度加深,导致国际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更加明显,外贸进出口总额及增速随着外部需求的大幅放缓而显著下滑。(2分) (2)结合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简述中国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①国家利益是国家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中国商品的出口,损害了我国的国家利益,我们要以切实行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2分)②贸易保护主义违背了相关国际法非歧视原则、平等互利原则,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不利于减少国际纠纷和明确国际责任。(2分)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贸易保护主义使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条件恶化、蒙受经济损失,不利于世界的发展。(2分)(其它言之有理的正确分析,可酌情给分) (3)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对一些国家出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进行评析。(8分)) 参考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制定来源于本国的实际利益和国际贸易的实践。(3分)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具有阻碍作用。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将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产生威胁体现了这一点。(3分)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二标准。历史的经验证明,贸易保护主义从短期来看会有一些效果,但从长期来说会损害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2分) (4)运用经济常识相关知识,说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应如何应对贸易保护主义?(12分)) 参考答案:①积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商品的技术水平,增强商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3分)②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的合作,努力打破区域贸易壁垒,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3分)③积极学习国际贸易知识,掌握国际贸易规则利用有效的多边贸易规则约束和抵制贸易保护主义行为(3分)  ④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对外贸易原则,扩大内需,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农村市场,同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3分)(其它言之有理的正确分析,可酌情给分) 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材料一:截至2008年底,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GDP的60%左右,上缴税收接近国家税收总额的50%,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目前,我国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 材料二: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大企业相比,突出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金短缺,融资难、贷款难问题依然突出;二是各种负担较重,市场准入门槛较高,政策法制环境有待改善;三是一些中小企业在经营水平、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上存在较多问题。为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国务院2009年9月21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法知识分析,国务院为什么要采取新政为中小企业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答案:(1)材料一说明中小企业是我国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之一,是解决百姓就业问题的主力军,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加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最活跃的群体,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 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意识,立足整体,同时重视局部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没有中小企业的复苏,经济复苏就失去了重要支撑;没有中小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促进就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也不可能实现。 ??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要分析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困难,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健康发展的措施。 参考答案:①完善政策法律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公开、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②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③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④加快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⑤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⑥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六、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1、气候变化是当前最重要的全球性问题之一。2009年9月22日,胡锦涛主席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讲话。他指出,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气候变化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既受自然因素影响,也受人类活动影响,既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同各国发展阶段、生活方式、人口规模、资源禀赋以及国际产业分工等因素密切相关。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紧迫而又长期的任务,事关人类生存环境和各国发展前途,需要各国进行不懈努力。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顶着一顶非常沉重的“大帽子”,“人类拯救地球的最后机会”。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德博埃尔12月8日更是在新闻发布会上一连用了六个“请”,诚挚地希望与会代表尽快达成协议。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为原因以及给我们的启示。(12分) 参考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要求我们既要做到从客观实际出发,又要用正确意识推动事物发展。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人类活动中没有充分尊重自然、不顾客观实际,以及在某些错误观念支配下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大量排放废弃物等造成的。(6分)②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2分)全球气候变暖是由于人类活动中某些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破坏了生态平衡,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导致的。(3分)③启示我们要以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树立科学发展观、尊重客观规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3分) (2)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探讨我们青少年能为应对气候变化做些什么。(8分)) 参考答案: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为了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我们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比如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等。(4分)②整体与部分.社会与个人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气候变化关系到全人类的利益,应对气候变化要求每个人从我做起,从每一件事情做起,树立环保理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环保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自己的贡献。(4分)(从唯物辩证法其他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3)运用主观能动性与规律的客观性的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面对气候变化问题应如何制定政策措施。(10分) 参考答案:①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面对气候变化问题制定合理政策措施,减少损失,变害为利,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对面对气候变化的研究,掌握其规律。(3分)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制定的政策要取得积极的效果,需要我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3分)③只有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面对气候变化问题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政策措施。(3分)(回答全面准确再加1分。 (4) 运用政治常识知识,简要分析“节能减排的主要责任在政府”的原因。(10) 参考答案: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当然要承担起节能减排的责任。(5分)②政府是国家的行政机关,肩负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节能减排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5分) 2、(2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十七届四中全会召开前,中共中央就节能减排等群众关心的在中南海举行座谈会,广泛邀请党外人士参加,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材料二:哥本哈根离我们很远,我们感受不到为人类的未来谋划的会议气氛。但我们却能感受到,现在的寒冬腊月却与几十年前的动辄零下三十多度的寒冬腊月不可同日而语。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生态危机,水危机……我们现在所持有的生活态度、经济模式将直接关系到人类的未来。我们需要为子孙后代计,为他们预留生存空间。所以,节能降耗,人人有责。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肩负着国家的希望,怎能无动于衷呢?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号召,在节能减排方面、倡导低碳生活方面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做一名合格、优秀的中学生。 哈尔滨市某班为此召开了主题班会,在主题班会上同学们对如何推进节能降耗,低碳生活发表了很多的金点子。 如果你也加入这个主题班会请从下面的问题中表达你的观点。 (1)运用我国政党制度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一。(12分) ?参考答案:(1)12分①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中共召集各民主党派研讨(2分)? ②内容:关系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2分)(只答是执政党得1分)? 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1分)? 参与国家大政方针 的制定(1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2分)? 16字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商讨国家大事。(2分)?③有利于促进政治文明,生态文明。(2分)? (2)请从辩证法的发展的观点谈你对推进节能降耗、低碳生活的建议。(12分) ? 参考答案: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推动事物的发展。(可替换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革命的批判精神要求我们坚持创新)多开发节能降耗的新发明、新设备。②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每个人都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节水,节电,节约纸张等。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走艰难的路。要不断倡导低碳生活的理念。让人们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答全3点发展观即可得满分)? 3、(22分)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人们开始认识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良影响,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从而减低碳,特剐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低碳生活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现在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 (1)请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说明“低碳生活”成为新生活方式的必然性。(5分) 参考答案:实践决定认识,人口的增长和无节制的生产生活消耗造成环境恶化,让人们认识到低碳生活方式的必要性,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低碳生活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具有改善作用,必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5分) (2)请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州“低碳生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5分) 参考答案:低碳生活方式既节约了个人开支,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消费,又是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消费对社会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低碳生活方式必然会引导社会生产走向低碳经济,使生态能源,低碳行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5分) (3)请从生活角度,说明公民在构建“低碳生活”中应把握什么原则。(8分) 参考答案: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公民有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但也应该承担责任履行义务,减排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尊重公民对生活方式的的选择。公民选择节能环保的“低碳生活”方式可以减少资源浪费,促进国家低碳经济的发展。(8分) (4)全球气候变暖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请用国家与国际组织的知识,说明国际组织的积极作用。(4分) ??? 参考答案:国际组织以自己的名义开展活动,是国际社会的重要行为主体。国际组织可以促进主权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协调、合作;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4分) ? 七、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 中国国务院2009年12月3日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指出,要把黄三角地区建设成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因此,就农业而言就必须要发展绿色、生态、品牌农业。 (1)请从经济常识的角度谈谈黄河三角洲地区应如何发展绿色、生态、品牌农业?(10分)) 参考答案:①转变农业发展观念,必须坚持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发展道路。(2分)② 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2分)③ 国家应加大对生态、绿色农业的资金和物质投入。(2分)④?引导黄河三角洲地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产品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2分)⑤ 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素质,走农、科、教相结合的道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得分,总分不得超过10分) ? ?(2)国务院指出,要把《规划》实施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保护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把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推动这一地区科学发展。 请从国家职能的角度思考:国家应怎样推进黄河三角洲地区实现上述目标?(10分) 参考答案:① 国家应履行经济职能,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通过对黄三角地区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3分)②履行文化职能,全面提高该地区人民的思想、文化素质,为该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保障。(2分)③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把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为该地区的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3分)④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促进该地区的发展。(2分) 9、2009年4月1日,我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伦敦会见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时指出,在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中俄需要加强合作,共克时艰。胡锦涛主席感谢俄方一贯支持中方在涉藏问题上的立场。梅德韦杰夫表示,俄方将一如既往坚持在涉藏问题上的立场。 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胡锦涛主席在谈到发展中俄关系时,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妥善处理涉藏问题。(10分) 参考答案:①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涉藏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事关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所在,俄罗斯对涉藏问题的积极态度,有利于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②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妥善处理涉藏问题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要求。(10分) 八、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 1、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就开始推动农业机械化。2004年后,农业机械化得到迅猛发展。是年,国家出台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此后历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了相应要求和措施。中央财政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从2004年的7000万元增长到2009年的130亿元。国家积极推动农业机械化中介服务组织发展,农机作业的订单服务、租赁服务、承包服务和跨区作业、集团承包等服务方式不断涌现,服务领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截至2008年底,我国农机总动力达8.22亿千瓦,是1949年的1万倍,初步构建起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体系。 材料二? 在市场竞争机制作用下,各种资源要素总是要向回报率比较高的区域或领域集中。在经济发展的某一阶段,各种资源要素向城市和工业流动具有必然性。但这一流向导致我国出现了城乡二元格局现象。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要求各部门各行业主动服务“三农”,在制定规划、安排项目、增加资金时切实向农村倾斜,大中城市要发挥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以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材料三? 针对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的现状,我国政府一方面加大农业投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在全面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基础上,2009年又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1)从经济学角度简述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化必要性。(6分)) 参考答案:①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迫切要求;(2分)②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农村市场体系,促进农业和农民增收(2分);③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2分) (2)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知识简析我国在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是怎样做的。(6分) 参考答案:①国家加强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宏观调控,利用经济(财政政策)、法律等手段,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补贴,引导和促进农业机械化。(2分)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农业机械化中介服务组织发展,发挥市场主体在农机作业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其以市场为纽带发展多种形式、多个领域的农机作业服务。(2分)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断拓展农机作业服务领域,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2分) (3)结合材料二,请从哲学角度分析国家作出“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决策的依据。(8分)) 参考答案:①根据我国存在的城乡二元格局现象,提出“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2分)②我国城乡二元格局是由于资源向城市、工业的过度流动引起的,提出“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是在正确把握事物因果联系基础上的自觉行动。(2分)③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国家提出“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有利于资源要素流向农村,促进农业农村发展。(2分)④提出“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有利于实现广大农民的利益,体现了“以人为本”、利为民所谋的价值追求。(2分)(若考生从其他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4)结合材料三,谈谈我国政府是怎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12分) 参考答案: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分)②加大农业投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3分)不断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3分)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与加强农村社会建设结合起来,体现了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有利于实现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4分) 2、建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改革成果辉煌,30年迈出了三大步。第一步,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第二步,实行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的国民收入分配关系改革。第三步,实行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变革为核心的农村综合改革。每一次改革都既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上述材料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10分) 参考答案: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正是由于农村改革的实践活动,才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观念更新。(3分)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观念更新促进了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发展。(2分)③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革能够反作用于生产活动,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农村改革改变了农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管理体制和活动方式,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分)④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农村改革30年迈出了三大步,每一步都促进了人们认识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2分) 九?、?新医疗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表1:三十年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变化 ? 改革开放初 2007年  人均寿命 68.2岁 73岁  千人口医院床位数 1.94张 2.63张  全国医疗机构诊疗总人次及人均诊疗次数 10.1亿,人均1.1次 28.4亿,人均2.2次  政府和个人卫生医疗支出占卫生医疗总支出 36%,21% 18%,49%  ??? 注:人均寿命是反映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人均医院床位数反映医疗供给,人均诊疗次数反映医疗需求。 表2:三十年医疗卫生改革变奏 阶段 主调 内容  第一阶段 1990年代 谁为主导 围绕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两种路线激烈争论。  第二阶段 2000年—2004年 看好市场化 “市场化”的医院改制,医疗效率和水平提高,但公平性日益失衡。  第三阶段 2005年—2007年 医改变奏 面对医疗公益性不足,指出“市场化非医改方向”,医改定基调:政府将承担基本公共医疗。  第四阶段 2008年至今? 新医改启动 2008年,《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通过新医改方案,规划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 ?材料一:新医疗改革重点之一是公立医院改革。公立医院的改革需要行政体制改革配合,政府要转交职能,管办分离,变“操办”为“绩效管理”,建立服务型政府。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表1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大变化,概括其中包含的主要信息。(5分) 参考答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寿命、千人口医院床位大幅增长,反映了我国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全国人均诊疗人次翻倍,反映人们医疗卫生需求日益增长;人均床位增长但增幅不及人均诊疗人次,反映了我国医疗供给还不能满足人们医疗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承担的卫生支出比重减少,个人支出比重增加,医疗公益性不足。(4分) (2)结合表l,联系实际,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关知识,说明政府为什么要进行新医疗改革?(9分) 参考答案:市场不是万能的,具自发性等缺陷,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以市场为方向的医疗改革,不能解决公平问题,需要国家运用公共财政解决公民基本医疗问题。(4分)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是我国生产目的。共享改革开放成果,不断提高人们健康水平,是全体公民应享有的权利,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原则的要求。(4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支柱之一,推进医疗改革,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2分)注:如学生回答“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适时推出新医疗改革,解除人们后顾之忧,能扩大内需,促进统筹城乡发展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可酌情给4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0分。 (3)结合表2,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分析三十年医疗改革探索过程。(10分) 参考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医疗改革源于人民就医需求,在医改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单一市场市场手段不能解决医疗的公平问题,医疗公益性得到大家共识。新医改是否能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5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随着对医疗改革认识深入,必将推动新医疗改革。(2分)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医改提高人们对公共医疗的认识,正确的认识推进医改,两者相互促进,不断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2分) ?? (4)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常识说明,在新医改过程中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9分) 参考答案: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医疗问题关系人民切身利益,政府应建设服务型政府,解决这一问题。(3分)政府是国家权力机构的执行机关,具有经济建设、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和生活水平,尊重和保障人权,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3分)国家职能决定国家的机构的设置。新医改中,政府职能要正确定位,进行相应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3分) ?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2009年7月22日,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 ??? 材料一? 去年以来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文化的特殊优势和特殊功能,也给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由中宣部牵头,会同发改委、文化部等部门组成调研组,多次前往地方调研并召开专题座谈会,广泛听取相关部门、文化企业和专家学者的意见,研究起草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初稿)》。后经反复征求意见并作多次修改,最终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 材料二?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适应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提高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论知识分析《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形成过程。(8分) 参考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规划的出台是专家学者通过多次实地调研论证,征求各方意见形成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促使《规划》的出台。(5分)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规划》是通过多次地方调研、专题座谈会并经反复征求意见、作出多次修改而形成的。(3分) ???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出台《规划》的依据。(6分) ????参考答案: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产业振兴有利于提高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分)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作为发展中国家,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提高国家“软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2分) ③振兴文化产业,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分)? ??十一、?《选举法》修正案通过 材料一:在我国,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管理国家事务。 ??? 材料二:党的十七大报告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为落实党的十七大的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始审议《选举法》修正案草案,明确规定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 材料三:2010年3月14日上午9时,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选举法修正案以赞成2747票,反对108票,弃权47票获大会通过。“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是选举法修正案草案的主要内容。首次实现“同票同权”,这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重大举措。 注:1953年第一部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各省按每80万人选代表1人,直辖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的省辖市按10万人选代表1人。在选举上的不同比例的规定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是实现更为平等和完全平等的选举所必需的过渡。 ??? 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 (1)材料一、二各反映了什么? ?参考答案: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人民通过行使选举权,选举人大代表,组成权力机关,管理国家事务,实现当家作主。(3分) 材料二反映了党坚持依法执政,即党通过对选举法提出修正建议领导立法,支持人大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职能,经过法定程序,使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2分)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1分)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统一起来。? ?? (2)怎样认识《选举法》的修证(同票同权)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举措? ? ?参考答案:①选举法修订是与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的。(1分)②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政治权利,行使这一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和标志。(2分)③选举法的修订有利于保障公民都享有平等的选举权,把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落到实处。(2分)保障各地方在国家权力机关享有平等的参与权。(1分)④国家运用法律来保障公民的选举权。公民要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珍惜和行使好这一权利。(1分) ????? 十二、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 材料一:2009年9月29日,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必须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紧紧围绕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的主线。团结和进步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团结是进步的前提,进步是团结的基础。促进民族团结,就是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打牢民族团结的社会基础。 材料二:2009年11月2日开幕的第二届北京人权论坛上,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喜饶尼玛在发言时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民族政策体系,中国各少数民族拥有可持续发展政策保障权。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之日起,少数民族就成为国家和本民族事务的参与者和发展成就的受益者,而且其参与发展的范围与程度不断扩大,其享有的发展成就也日益增加。经过各族人民的艰苦努力和团结奋斗,2008年,民族地区经济总量由1952年的57.9亿元增加到3062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92.5倍。比如,内蒙古经济发展速度连续7年居全国之首,新疆经济发展速度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西藏生产总值达到395.91亿元,比1959年增长65倍。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6分) ?参考答案:①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2分)②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也是我国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2分)③实现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和睦,实现民族关系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分)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应该怎样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10分) ?参考答案:①坚持贯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分)②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保证各族人民和睦地生活在统一、安定、繁荣的大家庭中。(2分)③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2分)④坚持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2分)⑤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2分) ?? 十三、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 材料一:2009年11月12日,第16届亚太经合组织(APEC)财长会议在新加坡闭幕。会议重点讨论了当前全球及地区经济形势,APEC经济体的财政政策,促进平衡、包容和可持续性的经济增长,以及为经济发展提供融资支持等问题。 会议认为,尽管世界经济出现企稳迹象,但复苏进程仍将缓慢而曲折。本地区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在防止经济进一步恶化和推动经济复苏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在目前复苏基础尚不稳固的情况下,要避免过早地退出非常规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各经济体意识到稳固中长期财政状况的重要性。金融危机过后,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恢复增长潜力、如何成功退出为应对危机而采取的非常规性刺激措施和如何实施可信赖的稳定的中长期财政政策,以保持人们对全球金融体系的信心,同时满足亚太地区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 材料二: 2009年11月1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13日在新加坡出席2009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重要演讲。胡锦涛指出,从世界经济长远发展考虑,应该从多方入手,积极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切实解决世界经济中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化危机为契机,为世界经济全面恢复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1)结合材料一,谈谈财政在各国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10分) ?参考答案:①世界金融危机导致经济下滑,人民收入减少、失业率上升和生活水平下降,企业效益下降、投资大幅度减少,社会需求不足。为防止经济进一步恶化和推动经济复苏,世界各国广泛运用财政手段应对世界金融危机。(1分)②国家财政是 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3分)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政府通过财政加大对基础设施、落后地区和行业的投资力度,促进地区、行业之间的协调发展,提高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3分)④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刺激总需求、以达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3分)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请你谈谈中国应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10分) ?参考答案:①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趋势面前,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迎接挑战。(3分)②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水平。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2分)我们要积极参加并推动区域合作与经济全球化,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大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2分)③在对外开放中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的经济安全,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在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3分) 十四、上海世博会: 50、材料一:近几届世博会的主题 ?1998 葡萄牙? 里斯本 海洋—未来的财富  ?1999 中国 云南 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  2000 德国 汉诺威 人类—自然—科技—发展  2005 日本 爱知县 超越发展: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  2008 西班牙 萨拉戈萨 水与可持续发展  2010 中国 上海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注:主题是世博会的灵魂,一个好的主题,总是在筹办世博会中经过多次酝酿而产生。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既延续了关注自然这个主题,又鲜明表现了生活更美好这个新的创意。 材料二:八年筹办,中华民族的世博梦终于在上海实现。2010年5月1日上午,上海世博会正式对外开园迎接中外嘉宾,上海进入为期184天的“世博时间”,而世界也随之踏入了“中国时段”。海外华文媒体纷纷刊发评论,指出上海世博会璀璨开幕,也意味着真正考验的开始,作为“世界博览 博览世界”的窗口和平台,相信上海将以一届成功的博览会加载史册。同时也体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世界只要给中国一个机会,中国总能给世界一个惊喜。 在筹办海世博会期间,上海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广泛开展“世博先锋行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召开2009年度立法计划落实工作会议,其中服务世博会方面的项目就有7件。上海市政府各部门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花大力气解决困扰上海城市多年的疑难顽症。上海市民认同世博、参与世博、服务世博,百万志愿者走上街头开展志愿服务。上海人民齐心协力,正在创作一曲人类新世纪的美妙乐章。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回答:历届世博会主题的确立反映了哪些道理?(10分) 参考答案: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历届世博会的主题,都是在举办世博会的活动中确立并随之不断发展的。(4分)②文化创新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历届世博会的主题,既延续关注自然这一主题,又不断注入新的内涵。(3分)③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历届世博会的主题虽然各个不同,但都共同关注自然。(3分) (2)结合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上海各界是如何“创作一曲人类新世纪的美妙乐章”的?(12分) 参考答案:①党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作用。上海全市坚持党的领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筹办世博会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3分)②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其职权,确保有法可依。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落实服务世博会的立法工作,为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提供法律保障。(3分)③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切实履行好组织文化建设、提供公共服务等职能。上海市政府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大力解决不利于举办世博的疑难顽症。(3分)④公民自觉履行维护国家荣誉、利益等义务,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等原则。上海市民认同、参与、服务世博,自觉为举办世博贡献一份力量。(3分) (3)综合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谈谈材料二所体现的哲学道理。(12分) 参考答案:①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上海筹办世博,既立足全局,统筹兼顾,又通过搞好各局部的工作推动全局,并充分发挥党作为关键部分的决定性作用。(4分)②人民群众是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上海举办世博,充分调动广大市民的积极性,为成功举办世博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3分)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反作用。上海市政府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举办世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3分)④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上海世博会的筹办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处处展示着主动性和创造性。(2分)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