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 高二政治期中测试 [新课标版] 命题范围 (第一、二单元)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09年7月6日,天涯论坛上出现一帖:“中国最牛门面房,绝对雷到你!”发帖人“爱在栾川”在图片说明中说:“上级领导来视察,就是坐在车里看看,他们哪里知道华丽的墙体后边是破旧的土坯房。”这件事说明 ( ) A.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B.意识有时决定物质 C.脱离实际,主观不符合客观,是做不好工作的 D.只有正确意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 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 )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功能 3.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缘由可看出 ( ) A.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B.哲学都是在批判神学的宗教思想中产生的 C.真正的哲学在于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D.哲学就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内容 4.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 ) A.世界统一于物质 B.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 C.世界是永恒变化的 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 客观规律,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这种观点属于 ( ) A.辩证唯物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6.在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这首诗体现的是( )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哲学上的两大阵营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8.下列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 ) A.“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B.“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C.“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9.“任何哲学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这句话主要表明 ( ) A.哲学是思想文化范畴 B.哲学是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 C.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D.哲学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具有反作用 10.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 ( ) A.革命性 B.科学性 C.阶级性 D.实践性 11.“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 A.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B.哲学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C.揭示了哲学的本义 D.真正的哲学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12.“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两个观点 ( ) A.前者揭示了物质的属性,后者揭示了世界的特征 B.前者概括了物质的本质,后者概括了世界的本质 C.前者指出了物质的特性,后者指出了世界的属性 D.前者揭示了物质的概念,后者阐明了世界的本质 13.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 A.生产方式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生产劳动 14.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意识的本质角度看的是 ( ) 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依靠科技,科技进步要依靠创新,科技创新要依靠人才,这是我们从实践中得出的三点启示。据此回答15—16题。 15.上述材料体现的辨证唯物论哲理是 ( ) 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意识依赖于物质 D.一切从实际出发 16.科技创新要依靠人才的哲学依据是 ( ) A.意识有时也能决定物质 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D.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17.唐朝诗人李商隐有首诗是这样写的:“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水。”这首诗体现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 ) A.事物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D.想用长绳系太阳,用麻姑买沧海是根本办不到的 18.中国文化里,“月亮”从来就不是一个普通的星体,她负载着悠悠的神话传说和深邃文化内涵。“嫦娥奔月”便演绎了一则美妙的神话。从哲学上看,神话故事 ( ) A.源自于人的意识的能动性 B.揭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C.是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 D.是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19.从右边两幅图片的对比中,我们体会出的主要哲学道理是 ( ) A.发挥主观能动性尤为重要 B.办事情需要尊重客观规律 C.主观因素制约着客观事物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20.针对漫画反映的问题,我国强调转变发展 观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绿色 GDP的发展指标。从唯物论角度看,这 种发展观的转变并发生作用的过程告诉我 们 ( ) ①不同意识对事物具有不同的反作用 ②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③一定要树立科学发展的意识 ④要坚持创新,坚持科学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1.毛泽东说:“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这一看法说明 (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2.高尔基说:“热爱书本吧,他会使你的生活变得愉快舒畅,他会帮助你辨别形形色色的思想、感情、事情,他会叫你尊重别人和自己,他会用爱世界、爱人类的情感振作你的头脑和心灵。”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 ) A.读书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手段???????? B.参加实践是不重要的 C.书本知识对我们的实践有指导作用??? D.书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 目前我国人口已超过13亿,众多的人口使得我国资源相对短缺,人均GDP相对落后.早在1957年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就预见到了这一点,在当时全国6亿人口的前提下,他主张计划生育,避免人口的无节制增长。但他的主张却遭到批判。53年后的今天,客观事实证明他的理论是正确的,回答23—24题。 23.53年前《新人口论》惨遭批判,而现在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这一变化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4.如果国家当时采纳马寅初的主张,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一定会相对较好。这是因为( ) A.一切理论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B.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更全面 C.科学理论对于人们的实践有正确的指导作用 D.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推动实践的发展 25.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都产生了一大批哲学家。对这些哲学家的作用,我们应这样认识 ( ) A.他们都是真理的发现者 B.他们都是谬误的发现者 C.他们的思想都正确地反映了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的内容 D.他们的思想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有人认为,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所以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 请你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对这种观点进行评析。(12分) 27.2009年,新疆伊春市把 “一帮一”扶贫解困工作落到实处,取得乐显著效果。在2009年第四轮“一帮一”扶解工作中,伊春市把“扶贫与扶志、输血与造血”结合起来。积极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凡被列入被帮扶对象的困难职工,不论创办任何企业,上任何项目一律实行免收税费在被帮扶对象中,凡是有经营项目的,在资金发生困难时,扶解办、帮扶单位和帮扶人在资金上给予扶持。伊春市还举办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班,扩大困难职工的就业门路。 请你用辨证唯物论的有关哲理说明为什么要“扶贫先扶志”? (12分) 28.河边上既无船,又无桥,看来只有涉水过河了。甲对乙说:“不知深浅怎么过,千万不要凭感觉,快快跟我往回走,看看书本再定夺。”乙对甲说:“不过怎么知深浅,凭着感觉也保险,书本知识不顶用,拄根竹竿快过河。” 请根据有关哲学知识对甲乙两人的做法做简要的说明。(12分) 29.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还要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要决策。 (1)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分析上述材料蕴涵的唯物论哲理。(6分) (2)就“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拟订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 ,并简要写出节约建议(至少答两点)。(8分) 参考答案 1.C 2. 3.C 4.A 5.A 6.A 7.B 8.C 9.C10. 11.D 12.D 13.D 14.D 15.B 16.B 17.A 18.D 19.B 20.C 21.A 22.C 23.D 24.C 25.D 26.这种观点是错误的。(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尽管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但当一个人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时,他就获得了真理,而且不容怀疑,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因此真理是绝对的。(6分) (2)但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过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半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任何真理都是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不顾条件的推移、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而且真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并不断向前发展。因此,真理又是相对的。总之,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在真理观上我们既要反对夸大绝对性的形而上学,又要反对夸大相对性的相对主义。(6分) 27.(1)辨证唯物论认为,正确的思想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地促进作用;错误的思想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消极地阻碍作用,因此,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充分发挥正确意识的积极作用。(4分) (2)贫困地区难以脱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思想观念落后,“等、靠、要”思想严重。过去扶贫工作中效果有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克服和改变这种错误思想。(4分) (3)扶贫先扶志,就是改变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振奋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只有扶志,开发式扶贫方针才能落到实处,贫困地区才能具备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最终脱贫致富。(4分) 28.(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人们对河边状况、水流状况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只能在过河的实践中产生,并随着这一实践活动的不断进行而完善和发展。所以,乙认为“不过河怎知深浅,拄根竹竿快过河”是正确的,甲认为“不知深浅怎么过河”是不正确的。(4分) (2)认识特别是正确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认识有正确认识和错误认识,特别是抓住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乙认为“凭着感觉也保险”是错误的,甲认为 “千万不要凭着感觉(过河)”是正确。(4分) (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是基础,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还得受实践决定作用的制约。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同时也要重视书本的作用。因此,甲认为“看看书本再定夺”是错误的,他实际是把书本知识作为行动的依据或出发点,否认了实践的决定作用,陷入了本本主义。而乙认为“书本知识不顶用”,则是否认了学习书本也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4分) 29.(1)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因此,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从能源短缺这一实际出发,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3分)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正确的思想意识,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着指导作用。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我国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3分) (2)课题:“全民节约,共同行动”或“节约资源,人人有责”等。(2分) 节约建议:①在学习、生活中要节能、节水、节材、节地;②提倡科学消费、绿色消费,不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 ③综合开发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④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每点3分,任答两点)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