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升级训练卷(八) 文化传承与文化发展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海南压轴卷,15)2012年3月,历时3个月的“徐悲鸿——现代中国绘画的开拓者”艺术展在美国丹佛圆满闭幕。徐悲鸿的历史巨作《田横五百士兵》和《愚公移山》代表了时代的精神,描绘出中国人民为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斗争的决心,许多美国观众为之震撼。材料表明(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优秀文化作品具有其特有的感染力 ③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时代精神在文化作品中得到充分展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2·广东河源一模,31)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6届会议决定,把中国皮影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皮影戏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的始祖”。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③民族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结晶应该保护和弘扬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2012·江苏盐城期末考试,24)我们在电视上赞叹日本的“织巧节”和韩国的“孟兰盆节”保持了原汁原味的文化传统,却忽视了礼仪之邦的中国才是它们的起源之地;在艳羡西方载歌载舞数日不眠的狂欢节时,却不知“东风夜放花千树,一夜鱼龙舞”的元宵节恰恰是我国的狂欢节。这说明(  ) A.民族节日传播的重要性 B.中国节日比外国节日更优秀更科学 C.我国民族传统节日继承的重要性 D.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4.(2012·江苏盐城期末考试,27)孔子学院是推广汉语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目前其在世界许多地区“生根发芽”,并有“茁壮成长”的趋势。这一趋势有利于(  ) ①中华文化向外辐射,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贡献 ②吸收世界优秀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 ③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主流文化 ④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5.(2012·江苏盐城期末考试,25)2011年兔年春节碰上了情人节,许多“80后”“90后”的青年产生了这样的困惑:真不知道是陪父母、给亲戚拜年,还是陪恋人一起过节?材料启示我们(  ) A.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B.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自觉抵制西方文化 C.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 D.融入世界文化潮流,淡化民族特色 6.(2012·广东茂名一模,30)右边漫画,请你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寓意出发,选择漫画的主题,最贴切的是(  )  A.经验:发展的绊脚石 B.常规:成功者的梦呓 C.传统:创新的垫脚石 D.细节:定成败的关键 7.(2012·江苏南师大附中三模,7)《感动中国》在过去7年间,向全国观众推出了60多位人物,有来自民间的平凡人物,有光彩耀人的明星,也有睿智的学者,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这些人物之所以能够“感动中国”是因为(  ) 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 C.共同理想济世安民,指引方向 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 8.(2012·江苏盐城期末考试,30)“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在诗人白居易眼中,有如醉人画卷,让人流连忘返。在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5次大会上,“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作为唯一的中国项目,申遗成功。该文化景观申遗成功,是因为它(  ) ①蕴含着民族文化的魅力 ②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能够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9.(2012·江苏盐城期末考试,31)全国上百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官方微博相继亮相,其中不乏九寨沟、玉龙雪山等著名重点风景名胜区,成为网络上一道名副其实的“风景线”。如点击江西省旅游局的官方微博,网友不仅可领略庐山的雄奇、欣赏婺源的油菜花、把玩景德镇瓷器,还能相互交流旅游心得。材料告诉我们,微博(  ) ①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②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 ③促进了文化传播与发展 ④强化了政府对文化市场的管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2012·吉林秋末模拟,16)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又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改革开放事业的伟大成功,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你从材料中获得的启迪有(  ) ①先进、健康的文化决定了社会发展方向 ②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③中国共产党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④民族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进步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1.(2012·安徽淮北秋末统考,15)近年来,国学教育方兴未艾。国学中的传统民本思想如“民贵君轻”“仁政惠民”“民水君舟”等,为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素材。这表明(  ) A.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 B.国学教育是弘扬时代精神的根本途径 C.传统文化的内容都应发扬光大 D.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12.(2012·安徽淮北秋末统考,16)流行于徽州一带的目连戏在保留粗犷、原始等自身特色和传统的情况下,借助多媒体改变“口耳相传”的传统传承方式,借鉴其他剧种和艺术表演形式的先进经验,深受普通百姓的喜爱。这说明(  ) ①文化形态的更替是由科技进步决定的 ②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③现代高科技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④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2012·江苏盐城期末考试,37)西吉县张大爷家住农村,关于吃,他能说出很多顺口溜。小时候是“南瓜北瓜,天天吃它,无油少盐,稀稀呱呱”。现在,他常念叨:“70年代吃肚饱,80年代吃味道,90年代吃品质,今天我们不仅吃健康,而且要绿色。”不仅如此,许多农民还忙于学文化、学技术、学经营。 解放前,西吉县的酒楼茶肆往往都贴有“莫谈国事”的警语,百姓更别谈政治参与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越来越多,他们纷纷上网“灌水”“拍砖”,建言献策。西吉县的各级党政官员也纷纷“触网”,主动架起与市民沟通的桥梁。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于2011年10月15~18日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落实中央号召,推动群众文化生活,西吉县政府决定抓住当地传统戏剧——“皮影戏”作为突破口。 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为县政府提几条可行性措施,以推动当地“皮影文化”的发展。(16分) 14.(改编自2012河南濮阳一高高三秋季期末文综,38) 材料一 在第二届“中国—南亚文化论坛”上,中印文化交流是核心议题。参加此次论坛的两国学者认为,中印文化底蕴深厚,古老而有生命力,又各具特色。两国应该通过文化交流推动人民的相互学习,促进文化的相互借鉴,为维护世界的多样性、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材料二 作为中国与印度建交61周年纪念活动之一的“中国节”,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古城堡拉开序幕。在中印两国2 000多年的交往史中,文化交流成为柱石。印度佛教、音乐、文学等相继传入中国;中国的蚕丝、瓷器、音乐等也传入印度。文化上的交流和学习促进了友谊的传播与加深。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 (1)如何看待中印文化的特色?(12分) (2)如何加强中印间的文化交流?(12分) 参考答案 1.A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文化的作用及文化多样性的知识。历时3个月的“徐悲鸿——现代中国绘画的开拓者”艺术展在美国丹佛圆满闭幕,能直接说明①;对于中国优秀文化徐悲鸿的历史巨作《田横五百士兵》和《愚公移山》,许多美国观众为之震撼,能直接说明②;③未在题干中体现;题干材料只是说“徐悲鸿的历史巨作《田横五百士兵》和《愚公移山》代表了时代的精神”,但不能说明时代精神在文化作品中得到充分展示,故④不选。此题选A项。 2.B 解析: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故①错误,排除;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故③错误,排除;“中国皮影戏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说明了②;“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说明了④。故选B项。 3.C 解析:材料中“忽视了礼仪之邦的中国才是它们的起源之地”和“却不知元宵节恰恰是我国的狂欢节”,充分说明了继承我国民族传统节日(即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材料没强调文化传播,故排除A项;B项观点不正确;D项强调的是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也不符合题意。 4.C 解析:材料旨在强调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作用和意义。②中“吸收世界优秀文化”表述不合适,它应该与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相联;③错在“成为世界主流文化”上。 5.C 解析:B、D两项说法错误,应排除。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所以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故C项正确且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题干要求。 6.C 解析:漫画的文字说明“阻碍我们进步的并非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角度,说明传统中的某些过时的东西影响进步和发展。C项说法符合漫画寓意,故选C项。 7.A 解析:此题考查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感动中国人物虽然来自不同的岗位和阶层,但他们的事迹中都闪耀着民族精神的精华,起到感动并激励中国人民的作用。A项说法符合题意,B、C、D三项都不是“感动中国”的理由。故选A项。 8.A 解析: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错把文化遗产当作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④突出的是该文化景观的经济价值,不构成申遗成功的原因。 9.C 解析:①错在“不可缺少”;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政府对文化市场的监管职能,故可排除④。 10.D 解析:①④说法错误,应排除。 11.D 解析:传统民本思想为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素材,故选D项。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社会实践是弘扬时代精神的根本途径,不选A、B两项。C项绝对化,应排除。 12.C 解析:文化形态的更替是由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①③说法错误。“借助多媒体”、“借鉴其他剧种和艺术表演形式的先进经验”体现②④。 13.答案:(1)立足群众实践,发挥群众主体性作用。 (2)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充分利用传统中的合理因素。 (3)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吸收其他剧种以及外国先进文化成果。 (4)大胆创新,与时俱进,为传统戏剧注入时代精神。(从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大众传媒作用角度分析也可适当给分) 解析:推动文化发展需要积极投身实践、辩证继承传统文化、博采众长、与时俱进。这是常规思路,需要正确把握。 14.答案:(1)①中印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中印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各具特色。②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没有中印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应尊重文化多样性,以推动各自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化的繁荣。 (2)①教育、商业贸易等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发展经贸关系、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等方式加强中印间的文化交流。②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中国和印度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③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印度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印度。 解析:第(1)问考查文化多样化的成因与意义,属于基础知识。第(2)问考查如何促进文化交流的知识,也属于常规思维,总结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