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升级训练卷(十)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河南南阳秋末统考,25)这次“太空相拥”,是继掌握天地往返、出舱活动技术之后,中国航天人突破了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性技术的最后一项——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它意味着中国已经成功叩开了空间站时代的大门。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  ) ①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 ②事物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改编自2012河南南阳秋末统考,27)2011~2012年有关部门开展的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主要体现了(  ) ①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②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③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 ④实践基础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2012·广东茂名一模,32)同时蕴含“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和“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哲理的语句是(  )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4.(2012·江苏四市3月联考,26)“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这一论断说明了(  ) A.真理具有相对性、条件性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真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认识与实践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5.(2012·江苏三校3月联考,20)荒野上一段弯曲的树根,匠人过而不顾,农人或拾为柴,根雕艺术家得之,如获至宝。他们对这段树根认识上的差异表明(  ) A.人的认识受主体因素制约 B.认识对象是由主观意识创造出来的 C.人们的意识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必不相同  D.人的认识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 6.(2012·河南洛阳高二期末,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党对“包产到户”的认识也经历了从“允许包工、包产到组”到“规定土地承包期到期后,再延长30年不变”,再到“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  ) ①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②真理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③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④真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7.(2012·河南郑州一模,6)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市(县)党委书记与同级人大主任是分设的;但从2000年起,提高决策效率的呼声多了起来,于是,党委书记兼任人大主任的格局蔚然成风;2011年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换届选举,四川、湖北换届试点县党委书记不再兼任人大主任成为换届亮点之一。上述改革历程体现了(  ) ①认识具有预见性,真理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真理在发展中会不断超越自身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认识的发展总是一个由正确认识代替错误认识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改编自2012浙江温州三模,28)2012年4月7日,首届菠萝科学奖在杭州举行颁奖典礼。“菠萝科学奖是一场向好奇心致敬的盛宴,是好奇心指引人类走向一个又一个科学研究,也是好奇心让人类在这个充满威胁的世界活到了现在。”菠萝科学奖总监王丫米说。人类的“好奇心”说明(  ) ①意识活动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②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③科学创造往往需要科学幻想的激发和推动 ④发挥意识活动的创造性就能将幻想变为现实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2012·山东潍坊3月模拟,21)2012年2月,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发布研究成果证实,环形RNA分子是人体细胞的基因表达程序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特征,这一研究发现大大颠覆了人们对经典基因表达模式的理解。上述材料表明(  ) ①思维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③真理是客观的、不变的 ④真理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10.(2012·河南洛阳秋末统考,24)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党和人民的实践是不断前进的,指导这种实践的理论也要不断前进。”这就要求我们(  ) A.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B.认清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C.弄清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懂得真理与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 11.(2012·河南洛阳秋末统考,25)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后来又认识到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内容。20世纪7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作出了定义:“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 ①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 ③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④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2012·河南南阳雪枫模拟,20)著名物理学家基普·索恩说道:“从前,时间旅行是作家的专属领域,严肃的科学家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它。但是现在,在严肃的科学期刊,可以看到优秀理论物理学家撰写的对时间旅行可行性的分析文章。”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②人文科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科学的使命在于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2012·吉林秋末模拟,26)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起草工作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进行的。中央要求,《决定》起草要充分发扬民主,注意吸收各方面意见,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5月上旬,文件起草组组成8个调研组,分赴12个省市和部队开展调研。文件起草组在充分吸收和采纳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文件框架提纲和《决定》初稿。政治局常委会多次审议,提出重要修改意见。经反复修改,形成《决定》征求意见稿。这期间,胡锦涛同志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 材料二 全会深入研究我国文化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艺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结合材料一、二,运用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制定《决定》的合理性。(20分) 14.(2012·安徽淮北秋末统考,23)2011年10月15~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广泛收集民意和征求各党派意见的基础上,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和伟大成就,深刻把握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科学概括和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决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强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结合材料,从“求索真理的历程”角度谈谈出台上述《决定》的方法论依据。(20分) 参考答案 1.B 解析:材料中“突破了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性技术的最后一项”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道理。从天地往返、出舱活动到空间交会对接体现了实践的历史性特点。故①④符合题意。材料只体现了②中的特殊性、③中的前进性,故②③不选。 2.A 解析:“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体现了实践决定认识的道理,也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故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③④的道理。 3.A 解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了实践决定认识的重要性,这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经历了个别到一般、再到指导个别的历程的经验之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强调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说明事物存在和变化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这是联系的观点。“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故A项符合题意,选A项。 4.B 解析:“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说明了B项;A、C两项与题干意思不一致,不选;实践决定认识,不能说认识与实践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D项说法错误。此题选B项。 5.A 解析:题干主要表明人的认识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主体条件的限制,A项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认识对象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B项错误;C项说法中“必不相同”太绝对,不科学;D项说法未在题干中体现。此题选A项。 6.D 解析:此题考查真理的有关知识。农村政策的变化,说明真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真理在实践中发展,故①④正确;真理是有条件的,②说法错误;③是真理的含义,与题意不符。 7.B 解析:材料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没有体现认识的预见性,真理是具体的,都是建立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之上的,超越社会历史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故①既不符合题意又说法错误。认识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无限发展的过程,而对同一个事物的本质的认识则一般都有一个反复的过程,但并非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有一个反复的过程,故认识的发展总是一个由正确认识代替错误认识的过程的说法是错误的。故④说法错误,排除。 8.D 解析:此题考查有关意识的知识,此题主旨是说明科学幻想对科学研究的作用。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能起到指导作用,但这种作用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故①错误;人类的“好奇心”可以激发人去研究事物,虽然现在人们不能认识某些事物,但以后只要条件成熟,就有可能认识,故②说法正确;③说法看到了科学幻想对科学研究的激发和推动作用,正确;④说法太绝对,不科学。故选D项。 9.B 解析:研究成果证实,环形RNA分子是人体细胞的基因表达程序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特征,体现思维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故①正确;这一研究发现大大颠覆了人们对经典基因表达模式的理解,体现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故②正确;③④说法错误。 10.A 解析:“党和人民的实践是不断前进的,指导这种实践的理论也要不断前进”,说明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的基础上检验和发展真理,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意不符。 11.D 解析:材料体现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故②③④正确;①说法错误。 12.B 解析:材料体现随着实践的发展,物理学家开始研究时间旅行的可行性,所以B项符合题意。②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科学的使命在于指导实践,但要想把不可能变为可能,还要尊重客观规律,④说法不妥。 13.答案:(1)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在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多次审议、反复修改,形成《决定》征求意见稿。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全会深入研究我国文化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制定《决定》。 (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决定》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解析: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决定反复讨论修改,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而总结实践经验,指导实践发展则体现了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指导实践的哲学道理。 14.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决定》的出台是基于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现状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的实践的要求。 (2)真理是客观的,要求我们坚持真理,深刻把握文化发展的现状与规律。 (3)真理是具体的,要求我们坚持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深入调研我国文化发展特点和文化产业现状,科学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4)认识指导实践。《决定》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强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发展指明了新方向体现了这一道理。 解析:《决定》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体现了实践决定认识的道理。《决定》深刻把握中国社会发展规律,体现了真理的客观性与具体性。《决定》为国家发展指明了新方向,体现了认识指导实践的道理。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