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二 历史唯物主义  一、深化改革 推动社会发展 知识整合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发展。 (2)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最终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要求。 (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3)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4)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及解决: 特点: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是,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性质(即非对抗性的矛盾)决定了它不是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即改革。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①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②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③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全面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要树立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要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6.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2)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3)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4)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7.如何深化改革,推进社会发展?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反作用,与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我们要积极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能动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能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否则,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所以我们要积极调整政治、文化、法律、道德等与生产关系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以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与发展。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所以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来推动社会变革,把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 8.面对突发事件、群众安全、他人困难,我们应作出怎样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2)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3)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9.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说明,怎样才能更好地维护群众利益? (1)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2)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3)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10.政府关注群众生活,维护人民利益的政治原因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政府关注民生是我国国家性质的要求。 (2)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注民生是政府对人民负责的要求,更是政府性质的体现。 (3)政府的职能是管理与服务,政府通过履行经济建设的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切实做到维护人民利益。 11.政府部门应怎样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1)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必须深入基层,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在工作中克己奉公,廉洁自律,不能损害群众的利益,不能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 (2)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要从实际出发,真抓实干,通过依法行政,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3)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深入基层,善于倾听群众的呼声,勇于面对群众的批评,密切联系群众。 真题演练 1.(2012·课标全国文综,23)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解决当前我们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  ) ①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②可以正确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 ③与社会存在在变化发展上具有同步性 ④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2012·福建文综,34)在实现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历史时期,弘扬“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说明(  ) ①先进的社会意识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正确的价值观是指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价值观 ③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力量 ④符合规律的社会意识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2·广东文综,35)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学生可通过高考入学的“农转非”政策取得城镇户口。但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综合效益的提高,城镇户口的吸引力逐渐下降,有些已办理“农转非”的学生甚至有了“非转农”的念头。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时代精神的精华发生了变化 B.主体的认识能力发生了变化 C.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 D.社会生活的本质发生了变化 4.(2012·海南单科,22)马克思说,人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下列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 ②人的有目的的意识活动引领社会历史发展 ③人与社会的矛盾决定并改变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④人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客观社会条件的制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12·江苏单科,37(1)〕如今,人们关于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意识日渐浓厚。然而,更多的人把过传统节日当成普通假日来休闲,过节缺少文化内涵(即通常所说的“文化味”)。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重视弘扬本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相比,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成为令人忧心的问题。 传统节日文化由主题、习俗和仪式等组成,蕴含着民族生活的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由于时代变迁,特别是农业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后,农耕社会所形成的许多节日文化与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社会,特别是现代青年人的文化诉求不相适应。这在根本上形成了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冲击。 目前,一些青少年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情感淡漠,更喜欢过国外的圣诞节、情人节等。他们对于传统节日中的一些仪式感到繁琐,对诸如贴春联、中秋赏月等传统习俗的内涵认识模糊,甚至对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主题缺乏了解。 一些地方政府更多地关注文化的经济价值,对如何度过传统节日缺乏适时的引导、组织和资金支持。以前过节时城乡基层组织还开展文化气氛浓厚的节日文艺演出等活动,现在很少看到这些渗透文化内涵的热闹场景。 当然,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味并不是说要照搬旧时的习俗和仪式。我们要在继承传统节日的核心主题中,变革过节的方式。现在确实也出现了多样化过节方式,比如拜年用电话、短信、视频等表达问候,清明节用植树、献花、赋诗等寄托哀思。但是传统节日文化的新载体、新形式、新民俗如何才能彰显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传承节日的文化意义,让人们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分析导致目前过传统节日缺乏文化内涵的原因。 二、在劳动与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知识整合 1.价值、人的价值、价值观的关系 关系 价值 人的价值 价值观  区别 含义 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价值的承认,对个人需要的满足是自我价值,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涵盖 范围 涵盖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 只涵盖人生领域的价值 是对价值的主观反映,属于主观范畴   特点 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联系 ①价值在人生领域的具体体现就是人生价值 ②对事物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形成价值观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从性质上说:正确的价值观起积极的导向作用,错误的价值观起消极的导向作用。 从对象上看: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③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3.评价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标准 正确的价值观既要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又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但不能认为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是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两个标准。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结合,共同构成正确价值观的评价标准。 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征 社会历史性 阶级性 差异性  内涵 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在阶级社会中,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面对同一问题,人们的不同表现体现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差异,产生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冲突  意义 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我们要站在正确的阶级立场上作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这就要求我们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分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结论 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我们想事情、做工作,想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要有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这就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  5.对人的价值的评价 (1)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2)在今天,人的贡献主要是对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贡献。 (3)评价一个人的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6.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 社会价值 自我价值  区别 含义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地位 居于首位,是人生的真正价值 居于从属地位  联系 一般情况下,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社会价值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前提和基础,个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真正地实现自我价值;同时,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目标和归属,社会必须尽可能地为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创造各种条件  7.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 客观条件: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都是由社会提供的。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主观条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8.怎样实现人生价值 (1)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2)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根本途径)。 (3)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客观条件)。 (4)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真题演练 1.(2012·课标全国文综,20)汉代的匡衡少年时没钱买蜡烛,就凿壁偷光,勤奋苦读。有一户人家有很多书,匡衡在这户人家当雇工却不要报酬,只是请求主人把所有的书都让自己读一遍。主人深受感动,就把书都借给他。后来,匡衡成了大学问家。这表明(  ) ①社会和他人提供的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③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 ④人生价值总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2012·北京文综,28)下图漫画中人的困境启示我们,实现人生目标要(  )  A.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B.以客观条件为基础 C.百折不挠反复实践 D.努力发展自身才能 3.(2012·山东文综,25)“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光未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表达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心声,激发了全民族的抗战热情。他们在艺术创作上取得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  ) A.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人们的价值选择 B.优秀艺术作品可以主导社会关系的变革 C.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D.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4.(2012·江苏单科,33)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说,“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学到。”这句话说明,学习雷锋同志更加需要(  ) A.走出自我的狭隘天地 B.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排除外界的各种干扰 5.〔2012·安徽文综,39(2)〕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某网站开设“思想道德论坛”,引起网友关注。 论坛中呈现的以下话题引发了同学们热议,请你参与探究。 网友议题 直面道德困惑 引领价值选择 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人们难免会遭遇思想道德上的“两难选择”。“好人”能不能做?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雷锋传人”郭明义、“最美妈妈”吴菊萍等道德典范给出了鲜明的回答。 请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谈谈“网友议题”对你进行正确价值选择的启示。 6.〔2012·天津文综,1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推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产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雷锋精神,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气质,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雷锋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始终与时代发展相对接。2007年,来自全国各地的27位大学生,在选择未来时不只作功利想,不仅为稻粱谋,毕业后奔赴海南省鹦歌岭自然保护区。经过5年艰苦奋斗,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重建了自然保护区工作站,提升了生态保护水平,改变了一方水土。鹦歌岭的大学生因甘于奉献而快乐,因学以致用而充实,因遵从理想而诗意。他们用青春诠释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用美好情怀和理想气息感染着越来越多的当代青年。 雷锋和鹦歌岭大学生以帮助他人、奉献社会为乐。结合所学知识,探寻他们为何以助人、奉献为乐。(答出两点理由即可)  【易混易错1】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就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而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它不包括生产关系。社会意识包括了精华和糟粕两个部分,而精神文明是社会意识中的精华部分,不包括社会意识中的糟粕部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对概念,侧重于揭示社会生活有意义的成果方面,而不着眼于社会生活的全部过程和全部结果,因而较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对概念外延小而内涵丰富。 【易混易错2】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其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易混易错3】 人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关系,社会发展是客观的。有同学提出疑问:“我国提出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目标,就是我们人为的选择,怎能说社会发展是客观的呢?” (1)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同于自然界,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人的意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社会生活的具体面貌,但不能决定社会的本质和发展方向。 (2)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的形成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每一代人都只能在原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活动。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我国提出的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目标,是一种尊重客观规律的选择,因此,它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4)在尊重客观规律前提下的选择和主观随心所欲的选择,其造成的结果截然相反。这证明了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只有在承认社会客观性的前提下,自觉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才能不断取得胜利。 【易混易错4】 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其主要的稳定的部分是劳动群众。说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缩小了人民群众的外延。 【易混易错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杰出人物的重大作用的关系 (1)区别: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杰出人物一般是指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中对历史发展起过重大推动作用的伟大人物。 (2)联系:杰出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总是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为基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是产生杰出人物的源泉,杰出人物只有自始至终地依赖于人民群众,才能有所作为。 【易混易错6】 体力劳动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脑力劳动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切物质财富归根到底都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共同产物。社会精神也不只是脑力劳动者创造的,这是因为劳动群众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实践是人们从事其他实践活动的基础,是创造精神财富的物质前提。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而且劳动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一些精神财富。 【易混易错7】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积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但价值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会对人们的行动具有积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易混易错8】 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首先看他的精神贡献,其次看他的物质贡献 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包括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的大小,则是因人而异的。 【易混易错9】 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对等关系,贡献越多,索取越多 (1)一般来说,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通常称前者为贡献,后者为索取。贡献和索取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个人对社会作出了贡献,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就为个人索取打下了基础。个人从社会那里得到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又会激发起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2)贡献与索取不是对等的关系,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应该居于首位。贡献越多,索取越多的观点是片面的。因为人生价值的真正意义在于贡献,贡献始终是首要的、第—位的。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无私奉献是我们应该大力倡导的基本精神。 【易混易错10】 社会提供的良好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幸福的根本途径 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只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时政聚焦 1.2012年6月20日,云南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在昆明举行。会议提出,确保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实现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5月18日,铁道部对外公布《铁道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铁路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深入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等14条具体措施。 2.2012年6月1日起,大型纪实特别节目《北纬30°·中国行》在中央电视台推出,这是继《沿江行》《边疆行》之后的又一重磅之作。作为央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代表作,一开播就受到观众的好评。 3.2012年5月,被国人称为“最美”五月舍己救学生的女教师,引发千百万网民对张丽莉的微博关注;被飞来铁块击中后忍痛安全停车的司机,感召上万杭州市民走进“今天叫吴斌”的全城送别;普通士兵高铁成不顾生命危险,三次冲进火场排险救火,被称为“最美战士”;“最美路人”周冲在“能帮一下就帮一下”的简单想法中托举坠楼儿童——从“最美路人”到“最美战士”,从“最美教师”到“最美司机”,一个以“最美”为封面、名单越来越长的平民英雄谱在悄然书写中,带给国人无尽的感动与思索。 4.2012年5月14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激发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保持了党和国家活力,促进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了制度支撑和法治保障。 命题探究 历史唯物主义历来是高考的重心所在。从主观题上看,这几年高考题主要是围绕民生问题考查群众观,从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角度考查社会发展规律及改革,从道德建设角度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从感动中国人物角度考查人生价值的实现及其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我们要积极从这些方面作好准备,理清命题思路与答题思路,准备好知识要点,锤炼好答题语言。选择题从多个角度都有命题。我们要多研究各地的高考题以及模拟试题,探寻其他答题切入点。 命题视角 1.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推进医疗体制改革的经济意义。 (1)推进医疗体制改革,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2)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稳定。 (3)有利于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财政的作用,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有利于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2.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中国共产党和各级政府如何在深化改革中更好地反映民意。 (1)改革的需求来自民意,改革的成效要接受民意检验。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中国共产党和各级政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真正以人为本,维护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 (2)改革的方案征求民意,我们推进改革,党和政府要科学民主决策,完善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机制,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完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让改革在监督下、阳光下推进。 (3)改革的实施纳入民意,我们推进改革,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民主执政、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级政府必须切实保障人民民主等各项职能,兼顾不同利益要求。 3.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全社会开展学习平民英雄活动的依据。 (1)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因此要开展学习平民英雄活动。 (2)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开展学习平民英雄活动,弘扬道德精神,有利于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有利于提升人们的道德素养,维护社会稳定。 (3)学习平民英雄活动,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思潮;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升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4.简要分析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要求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 (2)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3)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属于正确的价值选择。 原创演练 “最美”之所以震撼人心,除了奇峰突起的“五分钟”人生壮举,更因静水深流的平凡坚守。惊世“一瞬”的底色,是至为平凡却并不简单的“一向”。据此完成第1~2题。 1.“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最美战士”,他们用自己的言行让传统美德在新时代闪光,给我们以灵魂震撼和精神洗礼。他们以实际行动启示我们,“仓廪实”更需行道德。“仓廪实”更需行道德是因为(  ) ①道德建设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②加强科学文化修养能促进个人的健康成长 ③道德也是生产力,在现代社会的总体格局中起着重要作用 ④践行道德形成的文明社会风气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最美”之所以震撼人心,除了奇峰突起的“五分钟”人生壮举,更因静水深流的平凡坚守。用责任去做好所从事的工作,用爱心去善待所遇到的人,用行动去保护群众的安全,这正是一个教师、一个司机、一个士兵最为质朴的价值观,也是平民英雄们普遍的行为方式。这表明(  ) ①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②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影响深远 ③放弃自身一切利益是英雄的“最美”所在 ④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就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20年时光荏苒,15年情怀不变。中国有了这样的共识:“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据此完成第3~4题。 3.2012年5月18日,铁道部对外公布《铁道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铁路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深入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等14条具体措施。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铁路是因为(  ) ①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 ③巩固和增强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的重要举措 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4.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曾指出目前改革已经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可能得而复失,也不会彻底,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材料表明(  ) ①改革是解决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途径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④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12年6月1日起,大型纪实特别节目《北纬30°·中国行》在中央电视台推出,这是继《沿江行》《边疆行》之后的又一重磅之作。据此完成第5~6题。 5.中央重点媒体通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推动方方面面为群众解决了一大批急事难事,在党、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连心桥。这体现了(  ) ①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 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④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6.中央重点媒体通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产生了一大批“三贴近”的好报道好作品,新闻报道出现了新气象。下列说法不能说明上述材料的是(  ) 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社会意识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发展 ④人们的社会地位、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及价值选择就不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2012年6月1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报道了保定市的“油条哥”和他的“良心油条”。为了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的安全的油条,“油条哥”每天都用新鲜的油来炸油条。为了让消费者放心,他把“安全用油,杜绝复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标语,都明明白白地张贴在门面上。从人们对“油条哥”的掌声中,可以看出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渴望,对诚信和道德的呼唤。 (1)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公民应该怎样做。 (2)结合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树立正确道德观念重要性的理解。 8.材料一 2012年6月14日,一则《拾金不昧者收200元酬金被失主索回并投诉》的新闻在网上遭到热议。市民杨女士遗落5 000元现金,服务员拾起并归还,杨拿出200元表示感谢,服务员收下,杨认为服务员这种行为不对,要求报社曝光。网友们对此有偿失物招领意见不一。 有网友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公众的思想道德觉悟还不是特别高的情况下,完全靠道德舆论的力量维持拾金不昧的善行并不太现实。有偿失物招领也不失为一种次优选择。 有网友认为:拾金不昧作为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一直被视为道德范畴的问题。这项美德一旦与金钱联系在一起,便是一种侮辱。当拾金不昧需要有偿的时候,它就标志着,道德正在沦陷。 (1)你对上述争议持怎么样的看法?请根据“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关知识说明理由。 材料二 感动是一种精神、感动也是一种力量、感动更是一种自觉的行动。“最美教师”张丽莉身上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无私精神——为了学生的安全,她选择了用自己的身体遮挡学生;敬业精神——为了学生的学习,她选择了先不要孩子,把时间用在学生身上;钻研精神——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她积极参加学习和培训,成为青年骨干教师。虽然,她只是代课教师,但是她从来没有把自己看成是编外人。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张丽莉老师的事迹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 参考答案 主干整合 真题演练 真题演练 一、1.C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①③说法错误,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都不选;科学发展观属于先进的社会意识,它可以正确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②④正确,故选C项。 2.B 解析:“福建精神”是正确的社会意识,“福建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表明正确的意识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①③符合题意。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②中的内容将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等同起来,缩小了科学发展观的外延。④中的“直接”一词错误。 3.C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办理“农转非”的学生有了“非转农”的念头,说明社会意识发生了变化,而社会意识的变化是由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的,而不是由时代精神的精华、主体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生活的本质的变化决定的,因此A、B、D三项不选;正是因为农村土地综合效益的提高这个社会存在的变化,才使他们的想法发生了变化,这说明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故选C项。 4.B 解析: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体现了人与社会的关系,①④本身正确且符合题意,都入选;②中的“人的有目的的意识活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③错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社会的性质。故选B项。 5.答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农耕社会形成的传统节日文化缺乏现代元素,不能完全适应当代生产方式下人们的文化诉求。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由于价值取向的偏差,致使人们对节日文化的价值缺乏全面认识。 解析:本题注意知识要求是“历史唯物主义”知识。一方面,传统节日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与之相对应的是农耕社会的社会存在;另一方面,对传统节日的不重视是由价值观所影响的。 二、1.C 解析:本题考查人生价值的实现。①④是对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认识,都符合题意,均入选;②③错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只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不能对人生价值的实现起决定作用。故选C项。 2.B 解析:漫画中所说人心中的“高点”是指人的奋斗目标,“站上高点”很困难是因为图中主人翁缺乏必要的条件。与题意相符合的是B项。A、C、D三项中的内容都不能保证图中主人翁成功地走到心中的“高点”,因为这些都解决不了主人翁所面临的问题。 3.C 解析:光未然、冼星海的成功创作,源于深入反映社会生活,真情表达人民群众的心声。这启示我们,要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故选C项。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活动,排除A项。优秀艺术作品影响社会关系变革,但不是主导,舍去B项。D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4.C 解析:本题考查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问题。学习雷锋有利于提高个人素质,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C项应选。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5.答案: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价值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考生若从“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正确价值选择”角度回答,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要注意设问要求“价值观的知识”。紧扣材料中“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道德典范”等关键信息,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两方面阐明启示即可。 6.答案:(1)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以得到社会承认、实现自身价值为乐。 (2)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实践,以奉献社会为乐。 (3)以服务人民、辛勤劳动为荣为乐。 (4)以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为乐。 解析:本题要求说明雷锋和鹦歌岭大学生以助人、奉献为乐的原因,立意比较新颖。回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乐于”一词。他们之所以乐于奉献,必须从他们的内心世界寻找原因: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乐于奉献的内驱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也可以用于对本题的回答。 时政热点 预测演练 原创演练 1.D 道德属于文化范畴,文化是一种生产力;行道德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以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说的是道德建设的地位,而行道德是要发挥道德的作用,与题意不符;②说的是科学文化修养,与题意不符。 2.B 在“质朴的价值观”的引导下,英雄用责任为社会作出贡献,说明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故①符合题意;“更因静水深流的平凡坚守”,说明价值观一经形成,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故②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英雄也有自身利益;④说法太绝对。 3.D 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铁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故②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③说法错误,公有制是主体地位,且与题意不符。 4.D 题干考查改革的有关内容。“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说明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故④符合题意;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这是强调要适应社会发展规律,故②符合题意;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重要途径,①说法不科学;题干强调的是政治体制改革,对应的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而不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③与题意不符。 5.B 此题主旨强调中央重点媒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通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推动方方面面为群众解决了一大批急事难事。故②③符合题意,入选;①④说法未在题干中体现,不选。故选B项。 6.C 注意此题要求选出与题干不一致的选项。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一种实践活动,题干说明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故②说法与题干一致,不选;①③④说法都与题干主要意思不一致,符合设问要求,入选。故选C项。 7.答案:(1)①主动向道德模范学习;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③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④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⑤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2)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有利于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道德支撑。②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有利于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言行作出正确的评判、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③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有利于人们在面对公义和私利的冲突中作出正确的选择,积极承担社会责任。④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有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自觉维护人民的利益。 解析:此题以食品安全为背景材料,考查公民的道德与诚信。第(1)问考查公民在道德建设中如何做,从学习道德模范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等角度回答即可。第(2)问考查价值观的知识,从价值观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生道路的选择、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角度回答即可。回答时注意结合材料进行阐释。 8.答案:(1)参考答案一:不赞成,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既然是传统美德,就是不求回报。对拾金不昧者都给予优惠或回报,有违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利于为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思想道德建设是全体人民参与的伟大实践,拾金不昧是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追求更高的思想目标。 参考答案二:赞成。社会对拾金不昧者进行精神和物质的奖励是对拾金不昧者道德行为的肯定和鼓励,有助于让更多的人参与拾金不昧的活动,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思想道德建设是全体人民参与的伟大实践,拾金不昧是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追求更高的思想目标。 (2)①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张丽莉积极投身教育事业,是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②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张丽莉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舍身维护学生的安全,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拥有了幸福的人生。③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张丽莉正确处理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奉献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④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张丽莉靠着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种种困难,坚守在教育的岗位上;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她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为了学生,她坚定理想信念,作出了“投身教育事业”的人生道路选择。 解析:第(1)问,以“有偿拾金不昧”为背景材料考查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关知识。从传统美德、社会主义荣辱观、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角度回答即可。回答时要注意设问方式:你支持哪一种观点,并答出支持的理由。第(2)问考查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依据教材,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回答即可。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