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漫画表明(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存在具有客观性 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解析:选A。本题利用生动形象的漫画考查学生对哲理的把握情况和运用能力,考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难度较小。饥饿时的要求是一块面包,吃饱后要求的就多说明不同的社会存在决定不同的社会意识,故选A。 2.(2011·高考山东卷)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这次刑法修改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A.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B.政治制度决定立法实践的变化 C.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D.社会意识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 解析:选C。刑法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刑法被及时修正,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要求的表现,故C项符合题意,同时排除A项;B项错误,立法实践的变化决定政治制度的变化;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它不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D项错误。本题抓住题干,明确其规定性,从正面理解即可选出答案。 3.(2011·高考北京卷)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这是“社会心态”一词首次出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  ) A.社会心态受社会现实的制约 B.社会心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C.社会心态是影响社会现实的精神因素 D.社会矛盾主要通过调整社会心态来化解 解析:选C。国家之所以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社会心态是影响社会现实的精神因素,C项符合题意。A、B两项表达虽然正确,但都不是原因。D项说法不准确,社会心态的调整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但不是化解社会矛盾的主要途径。 4.中华民族自古有“以诚信为本、以和为贵, 以信为先”的优良传统,中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始终遵循这一价值观。这是因为(  ) A.价值观是判断是非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 B.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作用 C.不同的价值观对社会存在都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D.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解析:选B。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以诚信为本、以和为贵,以信为先”属于一种价值观,它指导中国有效处理国际关系,故选B。 5.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说:“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这句话在今天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仍然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 ①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 ②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品行和人格,而且关系到民族、国家的兴衰 ③是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需要 ④是追求高尚的道德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本题以龚自珍的名言为背景考查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的重要性,龚自珍的名言翻译过来就是是否知荣辱,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品行和人格好坏,而且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所以说,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一个基本要求,又是一个很高的标准。故选D。 6.(2011·高考广东卷)幸福,在西方文化传统中有诸神之赐、来世之享、天赋权利等解读。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幸福是金钱的占有、幸福是奉献的喜悦等观点。分析这些幸福观,正确的理论出发点是(  )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阶级性 ③社会价值观的主导者历来属于人民群众 ④正确的幸福观才是美好生活的航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从材料中关于“幸福”在西方文化传统中与在现实生活中的解读可以看出,在阶级社会,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①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阶级性,②说法不准确。社会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由社会存在决定,③说法错误。④本身正确也与题意相符。本题是组合式选择题,可以采用排除法解答。 二、非选择题 7.近年来,水资源利用中的民生问题引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此,我国政府加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法》,规范取水许可管理,完善水资源综合规划,深化水价改革,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推动了饮水安全、节水改造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 解析:本题的指向性非常明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二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水资源利用中的民生问题引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有效推动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学生在答题时应注意原理、方法论和材料的统一,切忌原理、方法论与材料脱节。 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水资源利用中的民生问题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解决这一问题。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科学发展观是正确的社会意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采取一系列措施,能够有效推动民生水利建设。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国之所以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因为(  )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C.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思想意识决定的 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解析:选D。本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切入点,考查有关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相关知识。A、B表述虽正确,但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故不选;C夸大了人们思想意识的作用,属于历史唯心主义观点,故舍去;D正确揭示了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哲学依据,故选D。 2.一片秋叶随风飘落,宣告了其自然生命的终结。有人突发奇想,用现代工艺把叶子镶嵌在陶罐上,叶子获得了第二次生命,陶罐也因彩叶依偎而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光彩。新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取得了“1+1>2”的良好效果。这一事例说明(  ) ①秋叶和陶罐的价值随着关系的改变而改变 ②新价值的创造改变了秋叶和陶罐的属性 ③观念创新实现了秋叶和陶罐价值的增值 ④秋叶和陶罐的价值取决于其自身属性和人的需要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C。新价值的创造并未改变秋叶和陶罐自身的属性,故不选②;观念属于意识范畴,而意识并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所以,观念创新本身并不会直接实现秋叶和陶罐价值的增值,故不选③;①④均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 3.在过去的一年里,“躲猫猫”、“楼脆脆”、“蜗居”、“被就业”、“低碳经济”、“钓鱼执法”等成为网络热词,这些词语与各种现实事件密切相关。这说明(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互联网有自己的价值标准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解析:选A。网络热词与各种现实事件密切相关,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A符合题意。 4.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断下列对“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分析正确的是(  ) ①社会意识发挥作用可以完全脱离社会现实的羁绊 ②社会意识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有可能不同步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原因之一是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说明社会意识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发展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解析:选A。社会意识不能脱离社会现实独立存在,①观点错误。社会意识既可能滞后于也可能超前于社会存在的发展,④观点错误。②③是对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正确认识,故选A。 5.曹操在古代小说、戏曲中多被描绘为奸诈狠毒的“奸雄”、“奸臣”,是典型的反面形象。但历史的真实是,曹操“外定武功”,统一了北方,并实行抑制豪强兼并、大兴屯田、用人唯才等一系列进步政策,促进了北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内兴文学”,是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文艺作品中的曹操与历史真实的曹操形成巨大反差,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 A.事物的现象与本质存在相互背离的情形 B.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不同的 C.文艺创作有其特殊规律和原则,不必尊重历史真实 D.历史观、价值观影响文艺家的创作 解析:选D。历史上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但在文学作品中却是“奸雄”、“奸臣”形象,说明文学创作受文艺家本人历史观、价值观的影响,D符合题意。题干说明了是曹操历史真实与文学形象的关系,不是曹操本人现象和本质的关系,A不符合题意。题干说的是曹操历史真实和文学形象的不一致,而非不同的人对曹操的认识不同,B不合题意。C观点错误,不能入选。 6.为抢在大雪封路前给已回武汉的民工发工钱,武汉市黄陂区建筑商孙水林连夜从天津驾车回家,一家五口不幸在车祸中遇难。为替哥哥完成遗愿,弟弟孙东林在大年三十前一天,将33.6万元工钱发到60多名民工手上。从哲学的角度看,上述材料说明(  ) A.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B.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重信义、讲诚信,应是立商之本 C.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解析:选C。哥哥为给农民工发工钱不幸遇难,弟弟继承哥哥遗愿,赶在大年三十前为农民工发工钱,说明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C符合题意。A与题意无关。B是从经济学角度说明问题,不符合题干要求。D说明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题干主要体现了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D没有C更符合题干要求。 7.旧城改造是城市发展中面临的共同话题,旧城改造中城市文化 遗产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城市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贪图轰动效应,盲目追求建第一高楼,使城市面貌失去和谐,文化遗产及其环境遭到破坏。重经济效益、轻文化遗产和环境保护的选择(  ) A.是建立在错误的价值判断基础之上的 B.是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必然结果 C.反映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历史性 D.割裂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 解析:选A。旧城改造重经济效益、轻文化遗产和环境保护是一种错误的价值选择,A符合题意。 8.大气环流、气候变化长久以来被认为是大气自己流动的结果,人类不可改变,这是人们的传统认识。但森林和草原等生态系统退化、生物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台风和风暴潮频发的事实使我们认识到,必须把关注气候变化,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这一材料所体现的哲理是(  ) A.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反作用于实践 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解析:选B。森林和草原等生态系统退化、生物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台风和风暴潮频发的事实属于社会存在,关注气候、重视气候变化的认识属于社会意识,故B正确。A明显错误,C、D虽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 9.(2011·高考江苏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人们认识到,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观念。这一认识的依据是(  )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D.社会历史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 解析:选A。“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体现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因此,A项符合题意,B项说法与题意不符。社会意识的作用具有双重性,C项说法错误。D项强调社会历史与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与题意无关。本题可采用排错法、排异法解答。 10.在网络上,有人专门“晒”别人隐私,随心所欲地“晒”自己想“晒”的东西,而有人专门“晒”我国的新事物、社会良好风气,这反映出(  ) A.人们的社会理想不同 B.个人活动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C.价值观不同,对人们的导向作用就不同 D.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解析:选C。两种“晒”都不涉及社会理想,A不选。题干表明个人对社会的影响,B不选。题干体现了人们“晒”的内容不同,不是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D不选。 11.“忠孝”是儒家传统的核心要义之一,在封建等级社会,“忠孝”往往意味着效忠皇上或无条件服从父母。但在今天,“忠”多指忠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孝”也不是“愚孝”。“忠孝”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含义表明(  ) A.经济利益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因人而异 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 解析:选C。本题以儒家文化为背景,考查价值观的知识。“忠孝”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说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故选C。 12.(2011·高考江苏卷)舒婷在《人心的法则》中写道:“为一个诺言而信守终身?/为一次奉献而忍受寂寞?/是的,生命不应当随意挥霍/但人心,有各自的法则”。这段诗所包含的哲理是(  ) A.价值实现取决于人们的选择 B.人的价值是永恒的 C.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D.价值选择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解析:选C。价值的实现需要主客观因素,需要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因此A项说法错误。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因此B项错误。“人心,有各自的法则”意味着价值判断不同,因此导致了人或信守终身,或忍受寂寞等不同的价值选择。因此,C项正确。舒婷没有批评诗中列举的价值选择的正误,因此D项与题意无关。本题可以运用排错法、排异法解答。 13.《元史·许衡传》载,有一年盛暑,许衡与人逃难,天热口渴,众人见道旁有梨,哄抢而吃,唯有许衡端坐路边,视而不见,别人见状,说:“世道已乱,梨树无主,为什么不吃梨解渴呢?”许衡正色答曰:“梨树无主,难道我的心也无主吗?”由此可见,判断事物对人是否有价值,关键在于(  ) A.是否认清了社会的性质 B.能否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C.是否承认价值具有阶级性 D.对人的利益需求是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解析:选D。本题通过对许衡不摘梨这一典故考查“正确的价值观”这一知识点。正确的价值观包括两个方面: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通过对题干的分析,可以发现只有D选项与题干有关,其余都不正确,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4.(2010·高考四川卷)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对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如何选择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某市从2003年开始,立足于大城市带大农村实际,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价值取向,逐步形成了“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价值理念,进行了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积极探索: 以城乡一体化为总揽,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科学发展;实施“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通过推进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市场体制、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城乡管理体制等“六个一体化”,形成了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 在7年的探索中,该市城乡经济社会连年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2009年社会生产总值达4502.6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城乡收入差距从2002年的2.66∶1缩小至2009年的2.62∶1,而万元社会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下降20%以上。一幅“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该市城市化实践中的价值观及其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学生明确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正确价值观的含义以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然后需结合该市的城市化进程分层展开论述。 答案:(1)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随之变化而变化。该市在城市化实践中,立足于大城市带大农村实际,形成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价值取向和“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价值理念,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2)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该市在城市化实践中坚持的价值观符合中国特色城市发展规律,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正确的价值观。 (3)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该市在城市化实践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5.(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业不断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 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不断发展。 解析:本题要求运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知识,分析妈祖文化绵延不绝、不断发展的原因,分析时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虽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妈祖文化在社会发展中保留了基本特征;二是妈祖文化作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答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发展,但具有相对独立性。妈祖文化随着社会变化而发展,同时又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妈祖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