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人们对于未来的一种追求、一种希望、一种向往。从理想的内容来看,一个人全部理想的核心是(  ) A.共同理想          B.职业理想 C.道德理想 D.社会理想 解析:选D。此题考查学生的认识能力。要明确理想的分类:按时间分,有长期的远大理想和近期的具体理想;按性质分,有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庸俗理想;按内容分,有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生活理想、社会理想。其中,社会理想是核心。 (2012·江西北师大宁江附中调研)当前在未成年人理想教育问题上有两个值得注意和克服的极端倾向:一是不讲理想,任其随波逐流,游戏人生;二是空谈理想,强制灌输,脱离实际。据此回答2~3题。 2.一个人应当有理想,因为理想(  ) A.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C.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D.能成为人们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 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想的作用。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而一个人要有理想是因为正确的理想对人、对社会有积极作用,A只回答了理想是社会意识,B、C没有指出是什么样的理想,而D回答了为什么人要有理想,故选D。 3.“脱离实际、空谈理想”是错误的,因为(  ) A.理想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B.任何理想都是对现实的反映 C.理想的实现离不开人们艰苦奋斗 D.理想对社会存在有促进作用 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难度适中。A、B虽观点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D没有指出是什么样的理想;只有C符合题意,故选C。 4.“天不变道亦不变”反映了封建地主阶级企图使封建剥削制度永世长存的愿望;“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反映了农民阶级对太平盛世的向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说明(  ) A.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追求,一种希望,一种向往 B.理想既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C.理想都要受到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和其他条件的制约,没有超阶级的理想 D.理想反映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合乎社会进步的潮流 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想的社会性、阶级性,难度适中。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想,这反映出理想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和其他社会条件的产物。在阶级社会里,理想往往会打上阶级的烙印。C最符合题意,故选C。 5.正是因为“中国人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铸就坚强、用真情凝结关爱。”人们感受到的是一个文明古国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看到的是一个在改革开放中走向成熟的民族摧不垮、压不弯的脊梁。材料蕴涵的人生观道理是(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B.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C.人们要想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崇高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解析:选D。题干限定从人生观角度作答,可以排除C;A错误;B与题意无关;只有D点明了正确的社会理想的作用;故选D。 6.有一只鹰的愿望是飞遍世界,但它成天沉溺于幻想之中,忽略了学习觅食的技巧和长途飞行的本领,结果到老死时,飞遍世界的心愿仍未实现。这则寓言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  ) A.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B.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C.要将理想付偖行动 D.要正确处理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想和现实的关系,难度适中,理想成为现实的关键是将理想付诸行动,而不是一直空想,故只有C正确。 二、非选择题 7.最新调查显示,近八成大学生把就业问题列为首要问题。面对激烈的竞争,有人主张先暂缓就业,多学点本领再说;也有人认为,西部大开发是很好的机遇,大学生应该服从国家的需要,去西部施展才华;更多的人则是在艰苦的选择中寻找自身的愿望和社会需求的平衡点。 请运用理想和现实的关系,谈谈大学生应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就业问题。 解析:本题以大学生就业为背景,考查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考查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要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结合,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答案:(1)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生活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大学生择业和就业是在追求个人的生活目标和理想,这种追求是在现阶段我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进行的。不少大学生从社会实际出发,在择业和就业时,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正确处理了生活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2)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应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因为它是一个人全部理想的基础和归宿。所以,大学生在择业时不要一味追求个人和家庭的私利和眼前利益,一味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和庸俗的生活方式,而要努力追求崇高的社会理想,从而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3)要把正当的个人理想和科学的社会理想变为现实,需要多种条件,只有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解决好就业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肖志国由一个儿时捕捉萤火虫、怀揣无限遐想的孩子,历经求学苦读、艰辛探索,研发出第一代性能稳定的蓄光型自发光材料,成长为发光材料专家。他的发明被誉为世界自发光史上的第三次革命。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现实是理想的必然结果 B.现实是理想的发展方向 C.理想产生于现实的需要 D.理想在奋斗中变为现实 解析:选D。肖志国为了自己的“遐想”,艰苦探索,最终实现了这一遐想。这告诉我们要把理想变为现实,必须艰苦奋斗。理想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A、B错误。C不符合题意。 2.理想是人生奋斗的目标,是民族前进的精神动力。下列关于理想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理想给人生以方向,给生命以豪情,它能够鼓舞斗志,助人成功 ②理想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 ③理想信念形成后,具有稳定性,不因环境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④当代中国,只有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B。理想属于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是可以改变的,所以③错误。①②④分别从理想的作用、实现理想的条件和途径等角度对理想作了正确表述,故选B。 3.(2012·四川广元质检)一个人要对社会做出更大贡献,必须具有崇高的志向和理想,这是因为(  ) ①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②有远大的志向和理想,就能干成一番大事业 ③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④崇高的社会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崇高理想的作用。①④符合题意。②观点错误。③本身不对,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4.从柏拉图的《理想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乌托邦到康有为的《大同书》,都描述了一种美好的、终极的理想社会。这种思想(  ) A.肯定了人类社会存在的客观性 B.正确地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C.反映了一种倒退的社会历史观 D.没有科学地表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解析:选D。该题考查理想的知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做好本题需要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材料中的三种理想都是一种空想,没有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而不能变为现实,选D。这是一种美好的想法,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就不能成为社会现实,A、B不选。在当时的情况下具有历史进步性,不是倒退,C错误。 5.人们总是不断地从当时、当地的社会存在出发,提出一个又一个理想,总是在一个奋斗目标实现之后,又提出更高的奋斗目标,人类社会就是这样不断地在追求和实现理想的奋斗中前进的。这一事实告诉我们(  ) ①理想既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又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②人们对理想的不懈追求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因 ③崇高的社会理想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指导和促进作用 ④理想对社会存在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A。可以用排除法解答此题,④明显是错误的,崇高的理想才会对社会存在的发展有积极作用。①②③本身正确且符合题意。 6.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 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 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摘自温家宝《仰望星空》 作者在诗序中说,一个民族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物,那是没有未来的。上述诗句和诗序所体现的主题思想是(  ) A.一个民族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才能具有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B.一个民族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将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 C.一个民族只有在逆境中沉着冷静、振奋精神,才能取得巨大进步 D.一个民族只有探索宇宙奥秘,发展科学技术,才能实现民族振兴 解析:选A。一个民族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体现了树立崇高理想的作用,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不符。 7.费尔巴哈说过,皇宫中的人和茅屋中的人所想的完全不同。这句话说明(  ) ①理想是在一定社会物质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想 ③理想具有阶级性 ④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理想的阶级性及理想作为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的认识。①④题肢反映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②说明了不同的人追求的理想也不同,③说明了理想具有阶级性,故选D。 8.“理想好比泥土中生出来的花。它虽生长在泥土中,但又不是泥土。”这一形象比喻表明(  ) A.理想不是现实 B.理想是壮丽的,现实是丑恶的 C.理想和现实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理想来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 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与现实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题中观点蕴涵的哲理是理想源于现实,但又不同于现实,D正确。A没有完整地体现题干的观点;B不完全正确,也不符合题意;C正确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但不符合题干的要求。 9.(2012·吉林北师大宁江附中第一次模拟)“人生只有‘三天’:今天、昨天、明天。只爱今天,他不属于未来;只爱明天,他永远悬在空间;只爱昨天,无异于生命停滞不前。”这段名言所表述的人生哲理是(  ) A.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 B.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辩证关系 C.理想与奋斗的辩证关系 D.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 解析:选A。题中名言没有表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故B、D不选;题中也没有提出理想的实现需要艰苦奋斗,所以C也不能选;A符合题意,当选。 10.“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衣食无忧、平安幸福的生活,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期盼与向往。要把这种期盼与向往转化为现实,离不开艰苦奋斗。下列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 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解析:选A。从①②中的“苦”可以领悟到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艰苦奋斗,这与题干中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艰苦奋斗是一致的;③④体现的是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故选A。 11.漫画《赛跑》启示我们在成长道路上(  )  A.发挥主观能动性,锲而不舍 B.尊重客观规律,循序渐进 C.明确人生目标,锐意进取 D.增强竞争意识,自立自信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漫画信息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漫画中的铅笔在锲而不舍地奔跑,但一直在圆规画定的圈圈内循环奔跑,它给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启示就是要明确奋斗目标,锐意进取,永远向前,不能固步自封,C符合题意。 1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一诗句描绘的情景(  ) A.不符合社会实际,人类无法实现 B.是作者大脑主观自生的 C.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D.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解析:选C。本题以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为切入点,考查理想的相关知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体现了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的理想。A、B说法本身错误。D说法与题目没有关系。 13.(2012·四川达州铭仁园中学调研)下面漫画说明(  )  A.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B.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C.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客观条件 D.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主观条件 解析:选D。漫画的题目“到基层工作‘无用武之地’”是一种错误的就业观念,属于主观因素,故答案选D。 二、非选择题 14.材料1:漫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材料2:胡锦涛总书记讲话指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苦奋斗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也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和政治本色。每一位公民,都要把艰苦奋斗精神体现在工作和生活之中;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牢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 (1)请运用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2)运用哲学常识的有关内容,说明如何才能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解析:第(1)问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解答本问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明确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另一方面是认识艰苦奋斗的重要性。第(2)问的解答要从唯物论、辩证法等不同角度加以分析。 答案:(1)①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在奋斗中才能实现理想,要把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多方面的条件,而从主观方面来说,特别需要艰苦奋斗。②艰苦奋斗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在,虽然我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化建设的道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要把“十二五”规划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必须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2)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就是要把已经确定的规划、政策和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各项工作的标准。②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学会创造性思维,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在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就是要有创新精神,实现“十二五”规划宏伟蓝图,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我们的工作永葆生机和活力。③事物发展的道路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改革和建设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有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知难不退,迎难而上,迎难而进。因此,在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就是要敢于面对困难。 15.(2012·河北秦皇岛测试)材料1:大学毕业生李某自愿到农村工作。他从桑蚕丝的市场需求出发,整合某村桑蚕养殖物资和人力资源,成立桑蚕养殖合作社,邀请母校专家向村民传授桑树改良技术,普及了桑蚕养殖新技术,推广桑树一步成园面积2000亩。养殖户由此节省劳动力成本50%,增产蚕茧5000公斤,增收10多万元。他为村民开辟了致富之路,凭借出色的工作成绩,当选为该村党支部书记。 材料2: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形成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以服务于党更好地领导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和国家研究和制定了包括津贴、补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助学贷款代偿、公务员招录、户口管理、一次性安置费等激励和保障措施,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应聘到农村任职。 从人生价值观角度,谈谈上述材料给你的启示。 解析:本题若把人生价值观道理局限在哲学常识第七课,就可能因为遗漏答案要点而失分,因此今后答题应注意把价值观、人生观、人生价值观融合在一起组织答案。 答案:(1)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多为社会做贡献。 (2)要树立崇高理想,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3)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