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把研制大型飞机纳入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这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为此,国家转变体制机制,坚持自主研发,加强国际合作,优化整合全球资源,成立了国家控股的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标志着大型飞机的研制进入实体操作阶段。研制大型飞机的决策和实施需要(  ) ①审时度势 ②在分析指导下进行综合 ③运用系统综合的思维方法 ④发挥体制创新的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②④表述均错误,正确的表述应为:在综合指导下进行分析;发挥体制创新的积极作用。①③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 2.望、闻、问、切合称“四诊”,是中医诊断病症的基本方法。中医诊断病症进行分析时,强调“四诊合参”。这一过程(  ) ①要坚持分析和综合相结合 ②贯穿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原则 ③完成了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④要反对形而上学和主观主义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解析:选C。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是由理性认识到实践,材料所述内容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与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无关,③不选。①②④正确,当选。故选C。 3.(2012·河南鹤壁第一次模拟)对分析与综合关系的正确认识有(  ) A.分析与综合是两个独立的过程 B.分析与综合是同一过程,二者无本质区别 C.认识事物首先要对事物各要素进行综合,然后才能进行正确的分析 D.在综合指导下的分析和分析基础上的综合是密不可分的 解析:选D。分析与综合密不可分。我们既要注意在综合指导下的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A、B、C观点错误,D说法正确,故应选。 4.牛顿用三棱镜把日光分解为依红、橙、黄、绿、蓝、靛、紫顺序排列着的彩色光带,这就是光的色散。把光波分解成频谱,分别研究各个成分的波长,这才明确了光的颜色的本质。这一事实主要说明(  ) A.只有对事物各要素进行周密的分析,才能从整体上进行正确的综合 B.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占有丰富的感性材料 C.只有进行科学的综合,才能正确认识整个客观对象 D.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是唯一科学的思维方法 解析:选A。材料强调了分析的重要性,A符合题意。B与题干无关。C强调的是综合,与题意不符。D本身错误。 5.从前,有一家农户种出了一只大葫芦。这么大的葫芦,做什么用呢?用来装酒水,恐怕会绽裂;如果把它锯成两半,用来做舀水的瓢,又没有这么大的缸。农户左右为难。一位哲学家听说这件事后,说了这样一句话:“把水放在葫芦的外面,让葫芦放在水上当舟用,这不是很好吗?”这告诉我们(  ) 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B.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 C.一定的行为方式决定思维方式 D.哲学能给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创造性思维相关知识。葫芦一般不用来做船,而材料中的哲学家则打破了惯性思维,体现了B。A、C所述与材料无关,D本身说法错误,均应排除。故选B。 6.奥地利科学家魏格纳偶然发现地图上大西洋两岸的海岸线凹凸相反,经过查阅资料和苦苦思索,形成了一种设想:由于某种驱动力,把原本连在一起的非洲和南美洲两块大陆分裂开来,天长日久,便为大西洋所隔……于是提出了“大陆漂移说”。这说明(  ) ①合理想象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 ②想象是一种令人惊奇的思维能力 ③想象一定能成为现实 ④合理想象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世界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选C。从“大陆漂移说”的发现过程说明合理想象提高了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想象在认识世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①②④应选;③错误,并不是所有想象都能成为现实。故选C。 二、非选择题 7.(2012·辽宁沈阳同泽女中质检)在阿拉伯国家,虔诚的穆斯林每日祈祷,他们在祈祷时,一定要跪拜于地毯上,又必须准确面向圣城麦加,如何确定麦加的方向是阿拉伯人感到最为难的事,后来有一位地毯商发现了这一问题,经过认真思考后,他设计了一种新型地毯,将扁平的指南针嵌入祈祷用的地毯上,但指南针的方向指的却不是正南正北,而是始终指向麦加城,这样伊斯兰教徒买了这位地毯商的地毯,不论走到哪里,只要把地毯一铺,就可以准确地找到麦加城的所在方向,这种地毯上市后,立刻成了抢手货。 从哲学的角度分析题中地毯商的做法。 解析:地毯商在解决阿拉伯人祈祷遇到的问题时,运用了科学的思维方法,一方面把分析与综合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进行了创造性思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答案:(1)对阿拉伯人祈祷时遇到的困难,地毯商经过了认真的思考,才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中运用了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即通过对阿拉伯人祈祷时的要求、指南针的特点、地毯的织造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综合,才制作出了适合阿拉伯人需要的地毯。 (2)地毯商还发挥了创造性思维,面对阿拉伯人的实际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在地毯、指南针、麦加城方向等事物之间建立起了新联系,占领了市场。  一、单项选择题 1.人们曾用求神膜拜自然 用思维证明自然 后来用观察、想象和检验 摸清了大自然的脾气 但景象不断变幻 大自然在微笑—— 仍然没有供出她内心的秘密 ——摘编自[英]W.C.丹皮尔 《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科学的“思维”能证实大自然“内心的秘密” B.摸清“大自然的脾气”就是对不断变幻的“景象”的感知 C.只有不断摸清“大自然的脾气”,才能接近“内心的秘密” D.人们能认识不断变幻的“景象”,也能彻底把握“内心的秘密” 解析:选C。不认识客观规律,仅靠单纯的思维不能证明大自然的“秘密”,A项错误;感性认识应当上升到理性认识,故B项错误;认识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材料中“仍然没有供出她内心的秘密”说明D项错误。只有掌握丰富的感性材料,并科学地加以分析,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故C项正确。 2.达尔文“所有的生命来自于一个共同祖先”的命题,至今仍然令人震撼。进化论从生命运动层次揭示了复杂是源于简单的道理。科学想象不是无源之水,它必须立足于(  ) A.已知的事实及规律 B.认识的根本目的 C.对未知世界的科学幻想 D.复杂性科学 解析:选A。合理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现,但想象必须立足于已知事实,尊重客观规律,否则就是胡思乱想。 苹果公司推出的iPod和iPhone将终端和服务(iTune)联系在一起,人们可以方便地使用承载于其上的音乐服务。苹果的这一发明,创造了一个发生在传统终端企业的奇迹。他们改变了传统游戏规则中终端制造企业只能通过制造终端来获取利润的固定模式。iTune的出现让终端企业头一次知道原来服务不仅仅是负担,也是可以用来获得利润的。据此回答3~4题。 3.从思维方法上看,苹果公司能创造奇迹在于(  ) A.坚持了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 B.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C.善于进行创造性思维 D.善于打破规律,进行逆向思维 解析:选C。A在材料中不能直接体现出来。苹果公司能创造奇迹在于在对立中把握统一,故B不选。打破规律的说法是错误的,故D不选。 4.苹果公司的做法启示我们(  ) ①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 ②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③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④要在彻底否定传统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A。③与材料无关,④本身错误,①②符合题意且正确。 5.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把成功归因于追随“直觉”。这启示我们,进行创造性思维需要在实践中(  ) A.运用抽象思维 B.注意知识积累 C.善于捕捉灵感 D.进行合理想象 解析:选C。追随“直觉”就是要善于在观察现象时捕捉灵感,C符合题意。“直觉”是一种感觉,A、B、D不符合题干要求。 6.在用工荒席卷整个制造业的情况下,深圳某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总裁,经过考察,把工厂建到了云南民工的家门口,让民工去深圳总公司培训后返乡进厂。民工不用远走他乡,却可以拿到比平均水平高三成的工资。企业既解决了用工荒的问题,还比在深圳生产降低了30%以上的成本。以上事例说明(  ) ①创造性思维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重大作用 ②企业实行管理创新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用工荒的问题 ③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事物之间固有的联系 ④企业管理者尊重规律,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C。材料体现了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①④正确;②夸大了管理创新的作用;联系具有客观性,③中的“改变”是错误的。 7.“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从哲学角度看,破解这一命题需要(  ) ①创新思维,批判精神 ②解放思想,摒弃传统 ③怀疑一切,否定权威 ④立足实践,与时俱进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C。要培养杰出人才,需要立足实践、与时俱进,需要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①④正确切题,故选C。培养批判精神不是怀疑一切,不是否定权威,不是摒弃传统,②③观点错误。 8.近年来,“物联网”作为一门新技术和一项新兴产业,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所谓物联网,就是通过传感器、芯片等方式实现物与物沟通的网络。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物联网”的逐步实现,使得城市生活的模式悄然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材料告诉我们(  ) ①联系引起变化,变化就是发展 ②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③创造性思维就是要突破规律的制约,解决实际问题 ④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成长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解析:选B。发展是变化,但变化不一定是发展,①观点错误。③中“突破规律的制约”观点错误,因为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②④正确切题,故选B。 辛弃疾《木兰花漫》是一首“送月”诗词,对西落之月展开了一连串探索性的追问。据此回答9~10题。 9.“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大意是:当这边月儿西落时,那边的人们是不是正看见明月东升?对此王国维评论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这里的“神悟”(  ) A.是词人头脑主观自生的 B.是词人对自然现象基于长期观察的合理想象 C.表明理性认识不一定要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D.表明艺术与科学没有本质区别 解析:选B。“神悟”是一种合理的想象,B符合题意。A、C、D表述错误,不能入选。故选B。 10.虽有“神悟”但由于缺乏一定的科学知识,辛弃疾并不能解释“月轮绕地之理”及其他现象,他继续问道:“飞镜(指月亮)无根谁系?”“云何渐渐如钩?”这表明(  ) 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B.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积累的主观因素的制约 C.艺术想象必须以事实为依据 D.必须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解析:选B。诗人之所以不能理解“月轮绕地之理”,是因为缺乏科学知识,这说明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制约,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给我们的启示是(  ) A.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B.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要对事物的要素作细致的分析 D.要对事物从整体上综合把握 解析:选D。“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注重对事物的各部分、各要素的分析,而忽视了通过抓住各个要素的内在联系对事物作整体综合,故选D不选C。A、B不符合题干的规定。 12.附石式盆景把树木和山石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提高了景物的观赏价值,体现了盆景艺术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魅力。这表明艺术创作必须(  ) A.整合不同事物 B.运用合理想象 C.揭示事物本质 D.遵循思维规律 解析:选B。合理想象,充分发挥人的思维潜能,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极为有益的。A、C、D不符合题意。 13.下图是对某校180名高中学生过生日花钱情况进行的调查统计,该图显示了不少中学生还不是理智的消费者。这一认识过程体现了(  )  A.从分析到综合的思维方法 B.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方法 C.从共性到个性的认识方法 D.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相结合 解析:选A。调查统计图体现了从分析到综合的思维方法,故A符合题意。B、C本身说法颠倒。D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4.某班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和未来”为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 某组同学找到这样一则材料,影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技术是电池。国外专家把电动汽车的发展寄希望于燃料电池。而中国比亚迪汽车企业则打破常规,将原来自己的手机磷酸铁锂电池专利技术运用于电动汽车领域,克服重重困难,经过反复实验,开发出比锂电池性能更优异的高铁电池。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常识》中关于创造性思维相关知识,分析比亚迪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的研发之路。 解析:解答本题应结合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要求,从发挥主观能动性、立足实践、敢于超越、正确处理创新与继承的关系等方面分析即可。 答案:(1)培养创造性思维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比亚迪在电池研发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了重重困难,实现了创新。 (2)培养创造性思维需要立足于实践,使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比亚迪经过反复实验,在实践基础上,更新认识,研制出性能更高的电池。 (3)培养创造性思维要求不唯上,不唯书,敢于超越。比亚迪敢于打破常规,寻找新思路,取得了新成就。 (4)培养创造性思维要求正确处理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比亚迪电动汽车电池是在吸取、保留和改造原来手机电池的基础上开发而来。 (5)创造性思维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作用。比亚迪通过创新推动了电池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15.日本一家企业生产圆珠笔,销路一直不好,主要原因是圆珠笔笔芯中的油墨往往还没用完,笔芯上的圆珠就坏了,厂家找了许多专家对笔芯上的圆珠的质量进行改进,得到的效果均不理想。最后这家工厂的一位普通工人却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不是去改进圆珠,而是把笔杆截去了一小段,少装些油墨。这样一来,没等圆珠报废,油墨就已经用完。 运用科学思维方法的有关知识说明材料给你的哲学启示。 解析:本题考查科学思维方法,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时注意从科学思维方法角度思考问题。 答案:(1)在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过程中,如果伴随着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人们的认识能力会得到进一步的发挥,认识成果甚至是惊人的。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2)创造性思维的一个表现是,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当圆珠笔笔芯出现问题而不能解决时,这位工人敢于寻找新的思路,敢于开拓进取,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因而,必须发挥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