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2011·高考福建卷)“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看到月亮,一个小孩会形象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东西联系起来;而一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这体现了(  )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②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③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A。面对明月,不同的人、不同境况下有不同的感悟,正说明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并且这种反映具有差异性,①②符合题意。认识主体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内容,③④说法错误。 2.(2012·云南元阳一中调研)意境不是意和境简单相加,而是意境和谐,并在此基础上生出“景外之景”、“象外之象”、“韵外之致”。例如王维《雪中芭蕉图》将夏日的芭蕉和雪景画在一起,产生出独特的美感。这表明(  ) A.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B.艺术创作不需要反映现实生活 C.艺术创作不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D.艺术创作纯属人的主观创造 解析:选A。题干实际是讲艺术创作如何实现“意境和谐”、“情境交融”,当然这种创作自然离不开意识的能动作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对物质的反映不像照镜子,而是能动的反映,在人脑中,客观对象经过了意识的加工,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需要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而这一加工过程就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故答案应为A。B、C、D说法都错误,故不选。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据此回答3~4题。 3.朱自清夏夜走过月光朦胧的荷塘,写下散文名作《荷塘月色》。这表明(  ) 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 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D.意识具有差异性 解析:选C。材料体现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没有体现意识的差异性和意识的反作用,A、D不选。B说法本身错误。 4.本无任何情感的荷花在朱自清笔下却具有少女腼腆、含蓄、纯洁的神韵。这说明(  ) A.文学作品只是作家主观意识的表现 B.文学创作不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 C.文学作品是作家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D.客观事物并非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解析:选C。意识是物质的反映,A说法错误。文学创作也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客观事物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B、D说法本身是错误的。 5.“省一分钱就等于挣一分钱。” ——美国开国者之一本杰明·富兰克林 “省钱不是爱国之举,切碎自己的信用卡就如同是焚烧国旗。” ——作家劳伦·韦伯 这两位对省钱截然不同的看法,表明(  ) ①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认识不会相同 ②时代背景不同,对同一事物认识会不同 ③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事物认识必不同 ④从不同角度认识同一事物认识会不同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①说法明显错误,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认识也会相同。美国历史上两位杰出人物对省钱的看法不同,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知识构成和认识角度等密切相关。但这只是影响因素,并不是必然关系,故排除③。 6.(2012·四川广元第一次模拟)“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通过长期观测和研究提出来的。在此基础上哥白尼通过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提出了“日心说”,推翻了托勒密的结论。这一著名的科学史实证明(  ) A.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客观世界 B.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主观世界 C.正确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 D.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 解析:选A。本题考查考生的识记理解能力。依据知识判断,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都来源于客观世界,所以A项正确,B、C、D项认识错误。 二、非选择题 7.休谟说:“除了对知觉以外,我们对任何事物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观念。”他认为“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的”。 辨析:客观事物在人的意识之外,是人无法认识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辨题进行辨别、分析的能力。本题既涉及唯物论的知识,也涉及认识论的知识。辨析时要求注意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这是一道正误混杂型的辨析题,前提正确,结论错误,解答时要分别评析,最后得出综合结论。 答案:(1)休谟的观点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3)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意识活动还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4)通过人的感官,能够认识客观世界变化多端的现象,通过“思维的眼睛”,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世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5)综上所述,题中的观点是不恰当的。  一、单项选择题 1.(2011·高考上海卷)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表述是(  ) A.意识是大脑的机器和属性 B.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意识一旦产生就成为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解析:选C。从意识的起源来说,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故应选C项。其他三选项是从意识的生理基础、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本质等方面来认识意识的,不符合题意。  2.右面漫画《你的心境》所体现的哲理是(  ) A.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自发改造客观世界 B.意识是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 D.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解析:选D。本题以一幅漫画《你的心境》为切入点,考查哲学生活中意识的相关知识。A中说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自发改造客观世界是错误的,应该是“自觉改造”;B表述错误,意识是不能脱离客观存在的,故舍去;C表述错误,意识在任何条件下也不能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故舍去;D准确表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符合漫画的哲学寓意,故选D。 3.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以下属于哲学层面的意识现象是(  ) A.民间的“实惠”思想 B.《老子》的思想 C.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思想 D.《本草纲目》的思想 解析:选B。民间的“实惠”思想不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A不选;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思想和《本草纲目》的思想不属于哲学层面的意识现象,故C、D不选。应选B。 4.(2012·湖北宜昌三峡高中调研)“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 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解析:选A。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是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的表现,表明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A正确,B、C、D本身表述错误,故选A。 5.(2011·高考天津卷)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有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这种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这表明(  ) A.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解析:选D。题中大脑效应强调了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而不是强调意识的作用,故选D项,而排除C项。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而不是人脑的分泌物,故A项说法错误。实践是意识产生的源泉,故B项说法错误。 6.读下表可知,人脑是(  ) 左右脑迥异的八大特征 左脑 显意识 语言 时间 分析 理智 做事 求实 现代 认识  右脑 潜意识 表象 空间 联想 情感 做梦 创造 原始 认识  A.意识的来源 B.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C.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D.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 解析:选B。本题以人的左右脑的区别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意识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故B符合题意。A错误,意识的来源是客观存在;C错误,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D错误。故选B。 7.(2012·云南绿春第一中学第一次模拟)“自然界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去读它,我们就可以认识它。”费尔巴哈的这句话主要说明了(  ) A.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者 B.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C.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 D.意识不能脱离客观事物而存在 解析:选C。本题以名人名言为背景材料考查相关知识。题干中费尔巴哈的观点说明了客观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即客观物质世界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因此C入选。 8.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芦苇,大自然的一点力量、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但纵使这世界毁灭了他,人却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因为他认识死亡,认识世界对他具有的优势,世界对此却一无所知。这说明(  ) A.意识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 B.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C.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解析:选A。材料说明人虽然有其脆弱的一面,但具有独特的认识能力,说明了A。B、C、D与题意无关。 9.一个有梦想的人,才会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一个有伟大梦想的人,才会去做伟大的事情。“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从哲学角度看,这句广告语(  ) A.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 B.具有客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C.有一定道理,强调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有问题,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解析:选C。“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其正确之处就是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其不科学之处是夸大意识的能动性,即使把其理解为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也应是主观唯心主义而非客观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故选C不选B、D。 10.小李同学在随笔里写道:“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前,铃声是紧张的。”这说明(  ) A.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意识对客观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价值观对人们的行动具有驱动和制约作用 解析:选C。铃声是客观的,但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对铃声的认识不同,说明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C正确切题。 11.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三大阵营(欧盟、以美国为首的伞形集团、包括中国在内的77个发展中国家)之间激烈交锋,争论和妥协成为这次大会的显著特征。在对待全球气候问题上的态度形成如此鲜明的反差表明(  )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立场不同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C.由于主观因素的制约,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可能相同 D.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解析:选B。三大阵营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激烈交锋说明立场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同,B符合题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观察,其结论都是正确的,A不合题意。C中“不可能相同”观点错误,不能入选。D体现的是主观要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与题意不符。 12.(2012·四川达州铭仁园中学调研)胡杨树生长在中国西北浩瀚的沙漠中,它扎根深,抗干旱,迎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强。人们赞美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称其为“英雄树”,誉之为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精神的象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 ①可以激发人们昂扬的精神状态,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积极的反作用 ②可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相对独立性 ③可以调动人的精神能量,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特殊决定作用 ④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本题以胡杨树寓意中华民族精神为背景材料,并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作为知识切入点,重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理解领悟信息的能力。依据知识分析,③错误,因为物质决定意识;④表述不科学;①②切合题意。 13.美国纽约有一种特别的迎接新年的方式,人们直接把信件、成绩单、银行账单,或者把不开心的事情写在卡片上,投入时代广场上的一台巨大粉碎机里粉碎,从而以崭新的心情迎接新年。该做法(  ) ①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②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虚幻的反映 ③体现了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承认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能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把信件、成绩单、银行账单或把不开心的事写在卡片上,投入粉碎机粉碎,以崭新的心情迎接新年,体现了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能动作用,③④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4.(2012·四川乐山质检)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世人震惊的巨大成功。其成功的基本经验在于中国遵循了经济增长的“四色定理”——和平稳定、开放结构、人力资本、结构增长。“四色定理”既是经济增长的充分必要条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遵循“四色定理”,经济就发展,社会就进步。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能动性分析坚持经济增长“四色定理”的必要性。 解析:本题抓住设问限定语“意识的能动性”,从意识的能动性两个方面结合材料分析。 答案:(1)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四色定理”是对我国60多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概括和总结,是对经济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2)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思想和理论通过人们的实践,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四色定理”是指导中国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科学的理论,遵循“四色定理”可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15.环境问题从现象看,是由工业高度发展造成的,但实质上,在于对待自然的态度以及由此支配的发展模式。随着工业文明的诞生、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征服和主宰自然的认识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意识。认为地球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毫无节制地开发资源,无所顾忌地排放废弃物,在工业化过程迅猛推进的同时,人类却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人们反思对待自然的态度,认识到这一切是“人类反叛自然界”的结果,要积极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重视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谈谈从“人类反叛自然界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中得到哪些启示。 解析:注意答题范围是辩证唯物论角度。应从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谈启示。 答案:(1)要承认自然界的存在是客观的,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要重视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发挥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的促进作用。 (3)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从自然界的客观实际出发,考虑自然界的承载能力,不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